牛市撐死,熊市餓死。13家上市券商半年報披露完畢,“靠天吃飯”這頂券業多年來一直希望擺脫的帽子依然牢牢扣在腦袋上。
但半年報透露出來更值得關注的信號是,一直占據券商收入頭把交易的經紀業務占比正日漸縮水,券商不再靠傭金收入單腳走路: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大背景下投行業務異軍突起,資管業績分化,創新業務萌芽開始貢獻收成。一直高喊轉型口號的券商經過多年歷練和政策變化后,出現收入結構優化、盈利模式多元化的跡象。
經紀業務式微
經紀業務作為券商最為傳統的業務,一直是券商收益的中流砥柱和保本底線,在國內券商其他業務未興之前更是支撐券商創新業務前期投入的堅實后盾。統計2007年至2009年的數據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券商營業收入構成中,來自經紀業務的比重占到70%-90%,但這一收入構成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09年,行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50.41億元,經紀業務凈收入1419.45億元,占比微降至69.2%;投行業務凈收入151.62億元,占比7.4%;資管業務凈收入15.96億元,占比0.8%。
今年上半年,全行業收入占比結構優化趨勢更加明顯。初步統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31.42億元,經紀業務凈收入482.75億元,占比降至66%;投行業績凈收入115.95億元,占比大幅跨越達到19%;資管未受市場弱勢影響,與去年持平,凈收入7.78億元,占比1.1%。
上市券商這一趨勢表現更明顯,但是仍有部分券商在投行業務發展之際沒能分得一杯羹,經紀業務占比高居不下。
“轉型”須加速落地
券商收入結構的變化對券業健康發展意義頗為重大。業內普遍認為,嚴重依賴經紀業務的單一盈利模式副作用明顯。
由于盈利結構單一,我國券商一直沒能擺脫巨盈、巨虧粗放式經營模式,一直處于“靠天吃飯”被動依賴市場的局面。綜合治理后證監會及券商均認識到改變原有粗放式經營模式,提升盈利渠道開拓創新業務的重要性,以保持券商盈利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借力政策放松,券商紛紛上馬新業務,并在2008年及2010年兩度掀起增資擴股潮,為搶灘新業務儲備資源。目前,諸多舉措尚未完全發力,反映在券商業績上仍未能擺脫盈利模式單一的窘境。
今年以來,隨著券商營業部設立放松,傭金率大幅下滑,“得經紀者得天下”的經營模式難以再續,券商一直高喊的“轉型”口號必須加速落地。
“傳統業務成長性最好的時期已一去不返,他們已無法承載行業未來發展之重。”國泰君安分析師梁靜認為,創新驅動行業成長趨勢確定,但需要指出的是,創新業務的發展既要取決于市場的發育程度,亦要取決于管制放松的力度,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買方業務崛起
“目前證券行業已經具備擺脫‘靠天吃飯’不利局面的條件。”有北京某中型券商總裁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必須抓住發展時機做大做強包括資管在內的存量業務,才能滿足自身、行業的需要。
對于絕大多數券商而言,盡管轉型前景尚不明朗,但基礎的思路無非集中在開展財務顧問等非通道業務,增加收入來源。因此,多數券商均加大對自營投資、股權投資業務等買方業務的投入,并在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產業基金等創新業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開拓。
這一探索已經有所斬獲,一直在創新業務領域表現突出的中信證券在新興業務領域收獲頗豐,上半年實現投資收益4.5億元,股指期貨投資套利收益1.2億元,公司浮盈2.7億元。對此梁靜推測主要由直投項目貢獻。“目前,中信證券前10大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浮盈20億元。10月有3單創業板項目即將解禁,潛在收益就有7.6億元。”
對于券業前景,梁靜分析認為:“如果有趨勢的話,肯定是經紀業務退出的更快、創新業務興起更慢。這也是2010年、乃至于未來兩年證券行業發展的主基調。”正是基于這一判斷,在他看來轉型起始之年業績大幅下降無懸念。下半年,行業仍面臨著經紀業務價跌量縮、自營收益率為負的風險,全年來看,業績同比降幅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蔡宗琦 )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安寧】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