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面前,曾經“高調”的創業板不得不低下“高昂”的頭。距離創業板企業中報發布完畢已逾一月,絕大部分的企業處于“沉默”中。
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給《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30日,在創業板上市的113家企業中,可比較企業94家,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為22.7%,除了兩成多企業業績負增長外,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50%的僅17家,占比不足兩成。
綜合評估后不難得出,創業板企業的凈利潤增長表現不僅大幅落后于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新三板)企業(增長75%),也跑輸給主板(增長41.17%)以及中小板企業(增長45.5%)。
昔日風光無限的高成長在現實面前遭遇了滑鐵盧,慘淡的業績表現,讓人們對創業板的成長性也產生了明顯的質疑。
看空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趙為鵬告訴記者,當前的表現與創業板的高估值有明顯反差。“目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65.93倍,距去年末出現的110.74倍的最高值幾乎‘腰斬’。”他表示。此外,“現下創業板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呈下跌態勢,破發創業板個股已超過四分之一。”
高原資本合伙人涂鴻川向記者分析,較之主板以及中小板趨于穩定的業績表現,資本市場對于創業板企業的青睞主要緣于其本身企業的潛力。他指出,一般資本市場對于主板企業的增長期待在15%左右,中小企業則為20%~30%,而創業板企業增長速度則在50%。“當創業板的真實成長無法達到市場的預期時,就容易急速產生落差。”他指出。
不過,達晨創投執行總裁肖冰認為,目前創業板的業績表現尚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向記者強調,創業板上市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保持高速增長。
“有時要看得更長遠一些。”他指出。
不過,肖冰也補充表示,并不排除有部分創業板企業的業績回落是由于團隊、經營或是市場波動等客觀環境變動所留下的“致命傷”。
對此,趙為鵬也向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行業、季節以及財務因素,都會影響業績。他舉例說,比如今年7月8日上市的國聯水產(300094.SZ),其中期財報顯示虧損。“企業屬于農業領域,鑒于異常天氣和季節性因素,就會使其產品銷量降低,產生虧損。”
與此同時,在他看來,今年上半年財報亮麗的超圖軟件(300036.SZ)以及國民技術(300077.SZ)也并非就是創業板的“高材生”。“超圖軟件是因為獲得了國家‘863’項目資助和一些研發經費,國民技術也存在一定的政府補助,業績增長并不完全歸功于企業主要業務的發展。”他說,“同樣,對于虧損企業而言,政府補貼同比減少也是致虧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趙為鵬也強調,不排除當初部分企業為了上市,在IPO前“做”業績,使得去年財務數據有水分的可能性存在,而上市后被逐漸“擠干水分”的這些企業就容易原形畢露。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