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隨著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交易,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如今,創業板運行一周年,回顧這一年來創業板市場運行的情況,可謂有喜有憂。喜的是這一年來創業板市場交易活躍,運行日趨平穩;創業板公司專注主營業務,業績持續增長;創業板市場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初步顯現。憂的是其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安信證券副總經理李勇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應該從更長遠的時間角度來看待創業板,時間會證明,創業板發展初期的這些問題都是可以理解的,創業板將會是市場發揮其基礎作用的載體,創業板真正契合了國家提高資源配置效能的戰略。
截至2010年10月14日,證監會已受理創業板首發申報企業360多家,其中已上市127家,已發行待上市7家,已過會待發行15家。創業板已上市公司總股本152億股,流通股本34億股,共募集資金凈額927.11億元,平均發行市盈率66.11倍。按當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5216億元,流通市值1173億元,平均市盈率64.6倍。
發展初期的問題無關大旨
“新生事物總會有爭議,在資本市場泡沫泛起的時候,創業板市場的泡沫甚至會更大,但這些都無關大旨。”李勇表示,市場的逐步完善和時間會很好地解決相應的問題。關于如何評價創業板的問題,一要著眼長期,切忌用急功近利的眼前標準來判斷衡量;二更不能用二級市場的短期指標來判斷其長期價值。創業板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善。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走,它一定會給我們意外的驚喜。
“盡管目前創業板仍有很多爭議,監管層也有擔心,但根據歷史經驗教訓,這可以理解。目前市場供需不平衡,需求很大,但供給增加有個過程,形成大量資金組追逐有限的品種。這種供需失衡矛盾,逐步會隨著市場建設的加速趨向好轉和合理。”
“就目前的高估值問題來講,公司是否能獲得高估值、能有所成就,最終市場說了算。只有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商業模式,才能獲得市場認可,就會有更多的資金追逐。現在市場過分強調其盈利,而創業板公司更多的是打基礎階段的公司,需要成長過程。若市場投資者對其短期利潤提出過高要求,很可能會對其戰略產生不利影響。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其特質,以更獨到的眼光和更多的耐心看待創業初成企業的長期發展問題。這些企業有一些可能最終并不如最初設想那樣做得好,但仍會有很多公司成長起來,甚至變成偉大的企業。我們的投資一定會從這種變化中獲益,經濟也會更加充滿活力。”
“總體來講,我對創業板非常看重,以更長時間角度來看,創業板將會是市場發揮其基礎作用的載體,這也正好契合了我們國家提升資源配置效能的戰略。”李勇表示。
創業板契合國家提高創新能力的戰略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高度發達的經濟體中,市場的作用是基礎力量。而要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必須讓市場發揮其基礎效用,宏觀調控只是其適當補充。而創業板正好是市場力量的載體。”安信證券副總經理李勇表示,目前市場對創業板的評價,正好忽略了其這樣的戰略意義。
“現在的評價導向以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作為評級依據,這本身并不合理。中國資本市場應該說股價的波動從來都比較大,炒新股的習慣由來已久。如果波動比較大,短期內作為指標來評價其市場的基本功能和價值,是不全面的。”他指出,更多的應該從更長的時間段來看創業板,來看其戰略價值。
“創業板的戰略價值,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尺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苛求很多,這種判斷新生事物的視角,是值得商榷的。再一個,從國際經驗比較來看,一個大國經濟崛起的過程中,特別是中國這樣的轉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以特殊的眼光來看待創業板。世界上較成功的創業板是在美國,美國創業板對美國一些新興產業的推動,對其競爭能力的形成,對其資源的配置,都是起到了積極作用。”
“再結合我們國家的情況,我們國家倡導的提高宏觀資源的配置效能,戰略新興產業的培養,甚至包括民族的創新精神的培養,都是國家重要的戰略。那么,這些戰略靠什么來實現?到目前為止,最好的方式還是依靠市場的力量。創業板作為一種承載這種力量的平臺,過十年甚至二十年來看,可能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料。其在對資源配置的效能方面,對民族精神的引導方面,對商業精神的塑造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戰略性的。”李勇表示。記者 劉偉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