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將有創業板和中小板新股各4只啟動發行,其中今天開始申購的沃森生物再次刷新了創業板市盈率紀錄,達到133.8倍。該公司僅公開發行2500萬股,但發行價格卻達到95元,因此有望募集近24億元。
這可能只是一個巧合。本周創業板第一批28只新股的部分鎖定股份開始解禁,沃森生物創紀錄的高價發行,似乎是在向前輩“致敬”——就在一年前,創業板推出伊始,其高市盈率、高價發行和超募現象就引起了市場各方的關注。
同在今天發行的山西證券,總計發行近4億股,發行市盈率32倍,有望募集資金31億元。與沃森生物的疫苗行業相比,曾經在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券商股已經黯然失色。
在創業板推出之前,曾有人預言,內地的創業板一定會比境外很多希望仿效納斯達克的創業板市場成功,因為它將背靠內地龐大的上市資源。
誠然如此,但是評價創業板成敗的最終指標還得看它孕育出多少成功的企業,而不僅是超募了多少錢。
從更現實的角度來說,創業板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供需不平衡。但是供給小于需求的原因并不在于缺乏上市企業,否則“背靠內地龐大的上市資源”就成了偽命題。監管層在改善和疏導發行機制上仍然需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一方面是制度的躑躅不前,另一方面卻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已經開始發力,推動更多的民營企業希望在境內資本市場實現證券化。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2008年之前赴境外上市的民營企業。
創業板IPO的高市盈率和大比例超募,不僅吸引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將其作為理想的上市和退出場所,也令已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的內地企業開始考慮境外退市與回歸的可能性。
China Venture 投中集團旗下數據庫產品CV Source統計的數據顯示,2008年之前在新交所(含創業板)、港交所創業板、英國AIM市場和美國證券市場上市的內地企業數量超過250家,IPO總融資規模70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IPO融資規模不足3000萬美元,不足內地創業板上市公司IPO融資規模的1/4。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除了在美國和中國香港上市的一些知名中國概念股之外,很多境外上市的內地公司面臨股價低迷、交投不活躍和再融資困難的問題,其上市公司身份已對其未來發展形成束縛。在這種狀況下,以較低的價格實現公司整體收購或MBO退市,再經過股權結構變更實現內地創業板上市,或許將使這批內地企業獲得新的機遇。
而打通這些上市資源供給流向創業板的渠道,也將給解決創業板的“三高”問題帶來轉機。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