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證監會官員在本月召開的今年第六期保薦人培訓會議上重申,從嚴把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這是證監會官員今年以來第三次談論分拆上市,態度也從“明確允許”逐步轉為“不鼓勵”、“從嚴把握”。筆者認為,這種態度轉變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證監會自我糾錯的過程。
在今年3月底召開的創業板發行監管業務情況溝通會上,證監會官員介紹說,現在“明確允許”符合六大條件的境內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此事經媒體報道之后,A股市場聞風而動,多家上市公司成為分拆上市熱門概念股,一度受到市場熱捧。
但分拆上市也遭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質疑。畢竟將主板公司分拆到創業板上市,有與中小企業爭資源、搶跑道之嫌,不利于創業板支持中小企業融資。而且,將母公司的優質資產分拆出來上市,也不利于母公司自身做大做強。尤其重要的是,分拆上市難以規避圈錢的嫌疑——一方面,主板公司將子公司分拆到創業板上市,圖的就是創業板的超高價發行;另一方面,這種高價發行與創業板的高估值,又為公司高管們提供了暴富的機會,而為了獲得子公司的股份,各種腐敗行為也將因此產生。
鑒于市場對分拆上市的批評與指責,考慮到分拆上市可能帶來的種種問題,證監會終于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對待分拆上市的態度也明顯發生了轉變。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四期保薦人培訓會議上,證監會官員特地澄清:創業板原則上不鼓勵分拆上市。而到了本月召開的第六期保薦人培訓會議上,又表示“從嚴把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
由此,筆者聯想到時下的新股市場化發行問題。自去年6月新股發行強推市場化發股以來,新股發行已明顯表現為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發行,成為發行人圈錢的工具。這種市場化發股的結果不僅大大透支了股票的投資價值,加劇了股票的投資風險,也造成了股市資源的巨大浪費,甚至成為當前股市諸多新生問題的根源。雖然從本月起,新股發行進行了第二輪改革,但“三高”發行始終沒變。
其實,在新股市場化發行問題上,證監會同樣需要糾錯的勇氣。市場化不是無政府化。面對當前商品價格的暴漲,國務院明確表示,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而面對新股發行價格的無理性化,證監會為什么不可以進行窗口指導,把新股發行價格控制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呢? (皮海洲)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