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我從華爾街回到臺北,當時我不想當投資家,而想當股市的教育家,這種理想促使我用心觀察世界多個市場。A股市場設立之后,我開始關注大陸股市。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可以說大陸股市無論是在交易制度上,還是在市場規模上,發展速度都是世界第一;大陸投資者對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渴求也是世界第一。這不是恭維的話,也不是說大陸股市已經非常完美。而是說大陸股市已經長大成人,并且迎來了投資的“黃金期”。
觀察大陸股市的成長軌跡,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源于我對臺灣股市的認識和了解。20年前,也就是大陸股市萌芽之時,臺灣股市已經開始發展融資融券,當時臺灣有很多人質疑:融資還說得過去,融券會不會導致市場動蕩不安、暴漲暴跌?20年過去了,事實證明,融資融券幾乎沒有產生什么負面作用。在那之后2-3年,股指期貨市場又開放了,同時還放寬外資投資限制。市場質疑之聲再起:這豈不是好處都讓主力資金和外資給占去了嗎?結果再次證明,這些改革和創新不但沒有令股市動蕩不安,反而熨平了股市的波動幅度。因為,市場上既有做多力量,也有做空力量,兩者力量達到平衡時,市場波動幅度就降下來了。臺灣當時引進的是多種類型的外資,他們的操作方法、觀點、收益率要求都不一樣,有的是買進持有,有的是波段交易,有的只賺固定收益,他們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這使市場同質化趨勢被打破,市場產生平衡效應。這一點與香港、新加坡等股市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很多人也許會問,大陸股市也有融資融券,也有股指期貨,同樣也有外資參與,為何波動幅度卻越來越大。其實,根本原因還是操作方法、投資理念、收益追求等太過于同質化。一旦來了利空,大家都看空;來了利多時,又一致做多,從而導致市場出現經常性暴跌和暴漲。要打破這種局面,需要更多地引進不同類型的外資,吸收境外不同類型的投資理念,市場波幅才會降下來。
投資者教育很重要,大陸的投資者投機性較強,做得太短,喜歡追漲殺跌。我有時候很心疼,市場都到了一個很低的位置,還有投資者不斷把便宜籌碼扔給主力們。其實,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賺大錢要靠長線投資,比如微軟、蘋果及臺灣的鴻海,在過去20年中給長線投資者帶來上百倍甚至千倍的收益。而且,我還認為,目前是長線投資大陸股市最好的時機,因為A股市場目前足夠低,大陸經濟又足夠好。
隨著市場的發展,這種機會會越來越少。金融創新的進一步深化、對外資的全面開放,投資者多元和投資產品多元化,未來的A股市場會越來越溫和,資本市場將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金融百貨公司,大起大落的行情會越來越少,發大財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到時候,當股市處于相對高位時,人們才想起長線投資會有多么重要。所以,我現在經常會告訴投資者:“股市本來就是起起落落的,別人犯錯的時候,都是在為你累積財富提供良機。”
目前也許仍有很多人非常擔心通脹。其實,從統計數據來看,只要通脹比率低于經濟成長率的一半,就不要太擔心。假設我們今年的GDP增長10%,只要CPI低于5%,大家就不用害怕。這尚屬溫和通脹。事實上,看看印度及其它新興市場,現在通脹率都到了7%、8%甚至10%以上。他們的GDP增速遠遠低于大陸,只有6%、7%、5%,CPI卻到了7%、8%、10%。說明大陸的經濟是最棒的。
從全球宏觀方面的狀況來看,全世界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我稱為“水火同源”。全球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新興市場,像中國大陸、巴西等很擔心通脹,因為經濟發展得過快了;另外一半則是以歐美為代表,尤其是美國,他們很擔心經濟二次衰退。在全球經濟史中,我沒有找到過這種記錄,即全世界可以一分為二,一半擔心通脹,一半擔心衰退。以前都是像傳染病一樣,通脹一來,全世界通脹;經濟衰退一來,全世界衰退。現在剛好是一半一半,很奇妙。
這一半一半對股市有什么影響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資金是非常充沛的,股價只會繼續往前沖。但是上有鍋蓋,下有鐵板,會卡在中間某個地方,因為有人擔心通脹,有人擔心衰退。資金流動很痛苦。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個現象:市場要匍匐前進,行情特色是不會漲得太快,下跌也不容易,好像在一個箱子之中上上下下,可趨勢是向上的。對于大陸股市而言,我強調得最多的是信心,大陸經濟正蓬勃發展,股價跟經濟最后是會結合到一起的。在短時間內,碰到一些利空,大家過度緊張會造成股價下跌,但是它最后還是會回歸經濟基本面。
當然,我也要強調,股市永遠是“反人性”的市場,美國市場是這樣,香港市場是這樣,臺灣市場也是這樣。A股20年前是這樣,今天是這樣,20年后也仍是這樣。我想說的是,市場制度的建設和創新,只是盡量給投資者提供一個“三公”市場,但無法保證每位投資者賺錢。要想在這個市場上大放異彩,我們需要不斷修煉。我覺得,一個對研究毫無興趣、對數字模糊而又概念不清,毫無主見、人人亦云,沒有深謀遠慮、沒有企圖心的人是難以在市場上有大作為的。這也是為什么無論哪個市場,也無論什么時候,總存在“七二一”定律(七虧二平一賺)的主要原因。
20年過去了,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人性的弱點依然是貪婪和恐懼。因此,我時常告訴普通投資者,做股票的第一目的也許并不是賺錢,而是享受它帶給我們的生活樂趣。享受投資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不把做股票當成壓力,也許反而會有意外收獲。
作者簡介:胡立陽,美國加州圣塔克拉大學會計學士、企管碩士,曾任美林證券副總裁。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