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位業內朋友講了一個故事:某基金經理總結過去一年的板塊業績表現,翻開平時開會用的筆記本,指著其中一段說:“我們大宗原材料研究員表現甚好,推薦買入的投資建議很準確”,再定睛一看,這個研究員的推薦發生在前年,足足提前了一年。
這個故事的背后邏輯演繹是:我們總是會經歷股市或者某個板塊的上漲下跌過程,假如我們不做資產或者行業配置的投資決策,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變,我們總是會輪到自己正確的時候。但是,這個故事沒有說的是,我們可能在此之前已經長時間經歷觀點錯誤的壓力而無法生存。長期價值投資并不等同于捂股不動,不僅共同基金業需要應對各種類型的業績排名壓力,其他投資者也無法回避股票組合凈值隨著經濟和股市周期波動的挑戰。
回顧過去5年的A股市場,我們發現每年股市的風格都不一樣,要在每年都表現優秀的確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A股市場過去五年的情況讓我們非常感慨:A股市場和我國強大的制造業一樣,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發達國家若干年才能走完的路。為什么討論風格資產和真偽藍籌股這些話題沒有太多意義呢?從較長時間看,經濟周期還是非常明顯的,股市對經濟周期的反應也基本上是合拍的,無論是大小盤風格資產還是行業輪動都是有跡可循的;分析問題的關鍵不是像從股市歷史數據堆中發現幾個簡單現象這么容易,整個經濟和股市都是一條不斷前進的船,刻舟求劍的結果可想而知。
在我看來,大小盤風格資產的表象轉換是否發生的主要驅動因素還是業績的成長性;大盤股大部分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而小盤股中比較多地集中了成長股。經濟周期的變化直接影響不同行業的業績成長性,而不同行業的市值分布本來就會間接反映到風格資產上。也就是說,風格資產轉換的命題本來就是一個因果倒置的說法,就像很多投資者喜歡先判斷指數走勢再判斷個股一樣。類似地,討論A股市場的藍籌股是不是藍籌股也就顯得價值不大。在經濟周期處于快速增長期的時候,這些與宏觀高度相關的大盤股的業績翻倍上漲,股票受到市場追捧也是必然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無論是成長股還是價值股,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如同一個自然生物體,有其生命軌跡,其成長都有極限的,只是所處的行業和采用的盈利模式的差異,成長期的長短有差異。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相當比例的上市公司往往處于模糊地帶,兼備成長性和周期性。例如,中國的上市銀行的確在上輪經濟高漲期中得益于資產規模膨脹和升息周期,盈利在短短數年內翻了幾倍,很好地體現出成長性,事后再說它們是不是藍籌股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當下大熱的IT行業,在上次股市周期中是被冷落的板塊,行業成長性受到行業內因素影響而遜色于其它板塊。但是,現在在全球性消費電子行業技術革命的帶動下,過去半年IT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較快,受到市場的追捧。恰好IT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小盤股,對風格資產表現的貢獻也相當明顯。
當然,也有人認為現在的IT技術革命的生命力有限,明顯不如上一輪IT技術革命。這就是仁者智者的故事了,也是檢驗投資者判斷力和洞察力的時候了!(匯添富均衡增長基金經理 歐陽沁春)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