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記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屯墾記憶館,感受歲月的沉淀與時代變遷。該館內設八個展廳,陳列著曾經的屯墾和生活用具,還原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人”發展生產、建設邊疆的場景。史玉江 攝
3月17日,記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屯墾記憶館,感受歲月的沉淀與時代變遷。該館內設八個展廳,陳列著曾經的屯墾和生活用具,還原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人”發展生產、建設邊疆的場景。史玉江 攝
3月17日,記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屯墾記憶館,感受歲月的沉淀與時代變遷。該館內設八個展廳,陳列著曾經的屯墾和生活用具,還原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人”發展生產、建設邊疆的場景。史玉江 攝
3月17日,記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屯墾記憶館,感受歲月的沉淀與時代變遷。該館內設八個展廳,陳列著曾經的屯墾和生活用具,還原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人”發展生產、建設邊疆的場景。史玉江 攝
3月17日,記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屯墾記憶館,感受歲月的沉淀與時代變遷。該館內設八個展廳,陳列著曾經的屯墾和生活用具,還原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人”發展生產、建設邊疆的場景。史玉江 攝
3月17日,記者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屯墾記憶館,感受歲月的沉淀與時代變遷。該館內設八個展廳,陳列著曾經的屯墾和生活用具,還原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人”發展生產、建設邊疆的場景。史玉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