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臺經貿交流會推160個重點招商項目,臺灣高端產業渴望進一步深入廣東
昨日,2010年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在著名僑鄉江門開幕,迎來近900名臺商。記者在交流會上不僅感受到廣東將臺灣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招進來”的期望,更感受到臺灣高端產業對進一步深入廣東的強烈意愿。
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合作唱主角
對于大會準備的電子、信息、機械、化工、輕紡、服務貿易和基礎設施、“三高”農業等160個重點招商項目,以及一批進出口貿易貨單,臺商們紛紛表示,大陸市場潛力巨大,粵臺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朱小丹表示,廣東將推進與臺灣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合作,重點引進臺灣以光電、石化、電腦及配套設備、現代裝備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以及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輻射帶動和技術溢出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在交流會開幕式致辭中都特別指出,廣東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巨大的發展前景,兩地應抓住當前機遇,加強合作,取得雙贏。
臺灣農家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當前世界頂尖的農業飼料技術,該公司總經理黃永昌表示,希望能借本次交流會在廣東推廣其產品,尋找合作企業。
臺灣商人屠世明則帶著“要在廣東開發旅游餐飲和酒店”的意愿來到交流會,他此前已在上海投資了一家高級酒店。剛剛參加完第六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他,對到廣東投資越來越感興趣,“我希望在廣東開一家超五星的酒店。”他說。
兩地將迎來經貿合作新時期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郭山輝表示,繼上月底《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和日前第六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后,兩地將迎來經貿合作的新時期。
事實上,臺灣作為世界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及研發基地,科技實力雄厚,電子信息、石化、電器機械、農業、金融、物流等產業發達,與廣東在產業、市場、資源等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依存性。
當前,我省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加大力度推進粵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有助于加快我省“調結構、促轉型”的步伐。
-粵臺經貿交流會論壇
省旅游局品質規范與管理處副處長傅錦先:
支持引導臺資進入廣東旅游行業
近年來,兩岸旅游業界交流合作日益加強、共創互利共贏已成共識。據統計,自2008年7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以來,截至今年6月,已有123萬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其中,截至2009年底,廣東省共組織約12萬人赴臺旅游,今年上半年就共組織了6萬人赴臺旅游。
省旅游局品質規范與管理處副處長傅錦先表示,廣東居民有較強的消費能力與赴臺旅游需求。廣東在未來將深度開拓臺灣旅游市場,通過電視、網絡、節慶活動等多元化手段,強化雙向旅游宣傳促銷。
傅錦先還透露,廣東將支持引導臺資進入廣東旅游行業,鼓勵臺資投資酒店、景區、餐飲等旅游相關行業。
江門副市長吳紫驪:
江臺LED產業合作有良好基礎
作為廣東省臺商投資的集中地之一,截至2009年底,在江門市投資的臺資企業已累計近1400多家,累計投資總額達40.28億美元,投資領域主要涉及光源電子、汽車(摩托車)配件、精密制造、三高農業等,臺資是僅次于港資的江門第二大外資來源。
其中,LED產業被江門市委、市政府定為該市戰略產業。臺資企業真明麗集團就是世界上第一家完成LED上、中、下游整合的照明生產廠家,去年實現產值21.85億元。
江門市委常委、副市長吳紫驪表示,江臺兩地合作發展LED產業可實現優勢互補。臺灣在全球LED產業發展上處于領先地位,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產業基礎、發展資金和高端人才上的明顯優勢。而江門則具有土地資源、市場拓展、產業配套、政策扶持和技術工人上的優勢。江臺兩地合作發展LED產業有良好基礎。
臺灣“立法委員”翁重鈞:
推動兩岸良性農業交流
農業合作是兩岸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月底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訂并公布早收清單,大陸給予臺灣18個稅項,這18種以上農漁產品早收項目目前平均關稅13.3%,在未來協議生效后2年內即可分階段降為免稅,未來兩岸的農產品貿易預期火熱。
臺灣“立法委員”翁重鈞表示,ECFA的簽訂預期能擴大兩岸的互補優勢、走向兩岸互惠合作及加速經濟整合等三大步,攜手開拓國際市場,也為兩岸農業交流展開新的一頁。
翁重鈞表示,臺灣農民對品種、種苗與技術等智慧財產權保護觀念相對不足。近年因為臺灣生產成本較高,部分農民或臺商為另尋生產基地,將臺灣許多優良的品種、種苗與技術等,經非法管道隨人員交流與投資等,將臺灣經驗整套流出到東南亞等地,利用當地廉價勞工與土地成本生產競銷,甚至透過走私或回銷臺灣打擊島內農業。
翁重鈞指出,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推動良性的農業交流,對雙方農業發展均有助益。在投資方面,“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及“臺灣農民創業園”,也吸引眾多臺灣農民前往創業投資。
●鏈接
在粵臺企邁開轉型升級步伐
粵臺合作蓬勃發展,粵每年新增臺企千家左右
2008年末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廣東作為全國外貿第一大省受到了重大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粵臺合作卻依然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進出口貿易資料顯示,粵臺進出口貿易額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幾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009年的386億美元,約占大陸與臺灣進出口總額的1/3,臺灣每年從粵臺貿易中獲得超過300億美元的順差,我省是臺灣對大陸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據統計,今年1月—5月,粵臺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8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4.8%。
●臺商投資在臺商投資方面,近年來,廣東平均每年新增臺資企業1000家左右,目前全省臺資企業超過2.3萬家,累計實際投資435億美元,其中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9家,超過3000萬美元的有232家,臺灣成為廣東第二大外資來源地。
在此基礎上,此前就在廣東投資的臺資企業也邁開了轉型升級的腳步。據介紹,臺商在粵投資從紡織、化工、機械、電子等行業,加快邁向精密機械、IT資訊、液晶顯示、光電產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三高農業、服務業等高技術、高智力行業領域,形成了寬領域、高層次的配套體系,呈現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產業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的特點。
●合作載體不僅如此,粵臺合作區域和載體也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等市設立了一批臺商投資區、工業區、科技園區,潮南、珠海金灣等臺灣農民創業園和湛江、佛山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相繼建立。特別在直徑距離臺灣最近的粵東地區,汕臺海上貨運直航和包船旅游直航開通,汕頭臺灣產業園、臺灣農產品交易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展開。
●文化旅游此外,兩地文化旅游等合作蓬勃發展。來自省臺辦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省邀請臺灣來粵進行文化交流團組56批663人次,接待臺灣記者58批218人次。全省經貿文化等赴臺交流考察團組1240批8245人次,赴臺旅游4553批12.5萬人次,占大陸赴臺游客的1/5強。
專題撰文:南方日報記者黃穎川
參與互動(0) | 【編輯: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