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方向來出錢出力,前“國防部長”甚至在影片中跑過龍套
近日,臺灣軍方放出消息稱,打算砸6000萬元新臺幣(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拍攝一部軍旅題材的偶像劇。臺“國防部”的這一決定并非心血來潮,因為“軍教片”,即軍事教育題材的影視劇,向來在島內很有市場。正如臺灣民視最近播放的電視劇《新兵日記》,就成了街談巷議的焦點。而在“兩蔣”時代,軍教片更承擔著鼓舞士氣的“重任”,臺“國防部”甚至不惜動員三軍協助拍攝,還樂于拿出最精良的武器裝備在影片中展示。
要拍軍人世家故事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國防部”此次投資拍攝電視劇,是為了紀念“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軍方透露,該電視劇將講述一名國民黨軍人1949年撤臺后,在臺落地生根、繁衍三代的故事。軍方試圖通過這個軍人世家所發生的愛情、親情故事,回顧60年來臺灣所發生的種種變化。為了提高收視率,軍方坦承不能像過去的軍教片一樣拍得太八股或一味灌輸忠孝觀念。電視劇情節力求溫情與搞笑并舉,讓觀眾能感受到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
據悉,臺灣軍方將在本周展開電視劇制作的招標工作。至于演員,軍方強調,一天到晚有負面新聞的藝人,比如因吸毒被關起來的、感情生活曝出第三者的或者私生活糜爛者都不能參與演出,以免讓該劇被負面新聞包圍。目前,島內新生代演員趙又廷、因電視劇《新兵日記》走紅的女演員劉香慈,出演呼聲都頗高。
抗日影片曾火爆一時
臺“國防部”的這部電視劇之所以有未演先轟動的效果,是因為軍教片在島內非常有市場。臺灣民眾最熟悉的軍教片莫過于1987年轟動一時的電影《報告班長》。影片講述了一群新兵和班長相處的故事,其中不少經典橋段一直被民眾拿來模仿。如三個新兵在背地里討論班長,新兵A:“聽說班長很兇!”新兵B:“對啊!”新兵C:“班長有什么了不起,我小學也當過班長!”這時班長突然出現,說:“再大聲一點!”三個新兵重復一遍,班長大喝:“給我重復50遍!”由于影片太深入人心,片中飾演班長的庹宗華后來一直都只能演班長,永遠都升不了官,而飾演連長的柯俊雄,也成了“永遠的連長”。直到今天,這部電影還時不時在島內有線電視頻道上播出。
島內軍教片的內容一直與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上世紀70年代初,由于臺日斷交,在臺當局的支持下,一系列抗日影片相繼推出,如《英烈千秋》、《筧橋英烈傳》、《八百壯士》等。這類愛國戰爭片的特點是拍攝大場面、起用大明星,在當時都創造了極高的票房。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軍教片題材開始轉向戰友情誼和青春勵志,如電影《成功嶺上》、《黃埔軍魂》、《大地勇士》、電視劇《少年十五二十時》等。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隨著臺灣政治的解嚴與社會開放,《報告班長》這類以搞笑娛樂為主的電影,也就應運而生成為主流了。
在這幾波軍教片熱潮中,臺灣軍方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因為無論是戰爭的大場面,還是軍營中的輕松搞笑,都必須有軍方的裝備和人力支持。如后來當上臺“國防部長”的李天羽,甚至在電影《壯志凌云》中跑過龍套。但上世紀90年代之后,由于一窩蜂浮濫跟拍,軍教片質量每況愈下。1991年的電影《黑衣部隊》找來劉德華、梁朝偉等大牌出演,臺“國防部”也全力支持,但誰想影片最后卻拍成了無厘頭的搞笑電影。軍方在大失所望之余,從此決定以“戰訓本務”為主,不再支持拍片。
新聞延伸:軍旅片為何這么火?
臺灣軍教片從電影《成功嶺上》開始就形成了固定模式,大致要素是面惡心善的班長加上幾個調皮搗蛋的新兵,還有小賣部的女服務員。情節則不外乎是小兵們打混摸魚的軍旅故事,以及賺人眼淚的“兄弟情誼”。電視劇《新兵日記》熱播后,20年前的《大兵日記》又被拿出來重播,年輕的觀眾看完直呼:“內容都差不多嘛!”
既然是新瓶裝舊酒,為何軍教片能一熱再熱呢?臺灣媒體分析認為,首先,由于臺灣地區多年來實行義務兵役,當兵的經歷是島內絕大多數男性成長歷程中的重要儀式與記憶,因此軍旅題材影視劇既能激發中年男性的懷舊情懷,又能勾起年輕男性的好奇心。其次,盡管軍教片中有虛假教條的一面,但片中也充滿著現實世界早已失落的純真與夢想,以及團結、忠誠、紀律、責任與榮譽等的價值觀。這些積極正面的東西仍具有一種歷久不衰的吸引力。
媒體還發現,軍教片的收視群體中,各年齡層的女性觀眾都多于男性觀眾,尤其初中女生更占據了收視人口數的15.88%。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女性想知道男性當兵時都做些什么外,軍教片中的大批猛男,也是吸引女性觀眾的重要因素。(吳燦)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