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度結緣
匿名猛寫無法維持生計,加上美國之夢,張愛玲終于來到金元王國。1956年她結識劇作家賴雅,不到半年即結婚盟。賴雅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應大導演約翰‧休斯頓之邀赴好萊塢,但在混跡十二年后,影城淘盡了他的文才,變成過氣人物。
張愛玲是否對其影城資歷有過幻想?這是不是接近好萊塢的一次機會?筆者不愿如是揣測,卻也不敢完全否定這種可能。在進軍美國文壇失敗之后,張愛玲接受宋淇之邀,為香港電懋編劇維生,一直到老板空難逝世。這是她第二度劇作時期,而且因為從此產量銳減,這些劇本竟成最后一批創作;個人認為這是目前為止,海內外仍未詳加鉆研的“張學黑洞”。
電懋前身為國際,由猶太人歐德爾負責。由于當時香港最大影業———拍出《清宮秘史》、《翠翠》的永華賒欠過巨,歐德爾便以債權人身分接管片場。國際隸屬南洋的“國泰”財團,老板陸運濤富于文化理想,遂成立劇本審查委員會,邀集戲劇大師姚克、哈佛文學博士孫晉三及宋淇、張愛玲等文化俊彥共同組成。其中耶魯畢業的姚克在上海復旦、圣約翰都教過戲劇,并寫出赫赫知名的《清宮秘史》;孫晉三系“中央大學”戲劇系教授,宋淇自己也是燕京大學講師,當時兩袖清風的張愛玲能晉身其間,當然得自宋淇力薦。
宋淇(林以亮)是戲劇名宿宋春舫之子,1919年生,留美歸來成立“同茂劇團”。之后,宋淇再度從影,起因嚴俊、林黛開拍《有口難言》,力拼李麗華,請他出馬編劇;宋和首度導演的婁貽哲,及婁的摯友秦羽,結下一生的情誼。
永華終于解散,嚴俊、林黛、李麗華都加入國際;誰知嚴俊又和林黛鬧翻,投向李麗華,國際只好為林黛重組班底。宋淇趁勢引進張愛玲,大獲成功,穩定的劇本收入,成為張愛玲往后八年的經濟支柱。
電懋是全然的明星制,專拍類型電影(genre film)來烘托首席女星。由此可見,張愛玲的劇本都是“量身訂作”(當時亦如是宣傳),對其編寫明星有一定的認識。張愛玲對這批Diva類型的遵循,和“體制內”的顛覆,就成為探尋創作軌跡的重要資料。雖則對這批作品,一般總認為“由于經濟拮據,多為匆忙之作,同時又因電影公司約束,她也不能盡展個人風格”,但荒誕的是:論者其實無一熟識這些影片!
實際上光從她為待嫁娘葛蘭編寫《六月新娘》、為供給弟弟留學的尤敏編《小兒女》,就知這種“量身打造”絕不可能是匆促之作。其中光是編《南北一家親》就耗時一年半,《紅樓夢》(可惜失傳)更可說是嘔心瀝血!比起通篇“參考”卻被名列“世紀華文百大經典”的《半生緣》(劇情主干為海蒂拉瑪主演的《廉樸紳士》,曼楨被逼奸生子出自阮玲玉的《再會吧!上海》),原創性高下立判。
這段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電影史由于兩岸各自表述,香江本地又因重商成習汰換不留痕跡,一直充滿“各吹各的號”的謬誤。筆者將試圖運用電影史觀,配上張愛玲的創作脈絡,來探討其創作思維,希望為張愛玲的文學成就,作更全面的厘清。
(六之一)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