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陸的莫名歧視
這幾年的所謂本土意識教育,就筆者的觀察,臺灣大學生對于臺灣歷史地理的了解并未明顯增長,對于“臺獨”的法理基礎也未有理性的認知,倒是自以為是的自我膨脹逐漸盛行,以為臺灣人多么的偉大、了不起,進一步看輕對岸的中國大陸,甚至轉為仇視。諷刺的是,臺灣人在嘲笑大陸的同時,時常反而暴露自己的無知。
譬如說,此行中,第一天便安排參觀首都博物館。在入口處,標明著“無行為能力者及限制行為能力者須有成人陪同。”竟有同學大肆嘲笑說:“大陸真好笑,殘障者當然要有人陪啊!”我馬上告訴他:“所謂行為能力是指民法上打契約的法律能力,未滿七歲是無行為能力者,七歲至十八歲是限制行為能力者。”自以為人家大陸俗氣,其實是自己知識淺薄。
又有某臺大同學,在從北京準備過海關登機返臺時,抱怨海關人員人數不足,使得檢查進行得十分緩慢。他喃喃念著:“他們大陸真的很白癡!”身為旅客,理應配合對方的相關規定,隨意用“白癡”罵人,自身素養高低立見。想想今日如是在美國通關,為配合防范恐怖主義而須經過繁瑣的通關程序,臺灣人為何多半就視之理所當然?原因無他,乃出自淺意識中對美國的莫名仰慕,及對大陸的莫名歧視。
臺灣人有種被害妄想癥,覺得自己隨時被監聽、隨時被統戰。奇怪的是,如果自己立場站得穩,別人能怎么統戰?結果是人家從頭至尾沒說政治,我們臺灣學生卻一直自己嚇自己。歧視別人的同時,其實是自己的信心缺乏,自卑感作祟。
有些歧視則出自對對方文化的不了解。如曾有先前自助旅行的同伴向筆者表示,大陸人都很兇,不文明。事實上,這里的“大陸人”指的僅僅是性格較為豪爽的北京人,他們說話較直接,不像南方人特重禮貌,講個話還要彎來彎去。這樣的個性反而十分相稱筆者的作風。當然,上車不排隊、隨易吐痰等習慣是很不好的,而這也隨著奧運會的舉辦一直在改善中。再說到所謂的“不文明”,過度地講究禮節儀態反而是種病,壓抑了人性的質樸真實。許多現代都市人常患的心靈空虛,不正是起源于此?
國際觀不足
臺灣人的國際觀不足,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可怕的是包括菁英學校的大學生,對國際現勢的了解也十分淺薄。
筆者深為臺大外文系的學生,常覺得自己對國際事務的了解還非常不夠,來到了北京,更加深了這層感覺。打開電視,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隨時在屏幕下方的跑馬燈中,打著最新的國際新聞,包括法國總統出訪、歐盟會議的決議內容等等。反觀臺灣,新聞頻道雖是世界之最,但跑馬燈中閃來閃去的都是垃圾新聞,一個老人觀看奧運轉播過于激動猝死的消息,可以連續播送二十四小時。
臺灣大學生還有一個迷思,就是把英文和國際觀劃上等號。的確,英文好有利于我們吸收國際新知,但英文好和具有國際觀絕對是兩回事。當然,美國也絕對不是國際唯一的代言人。
在此,必須澄清的是:筆者也知道大陸目前仍存在人口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但我們絕不能無限上綱,移轉至情緒性地對中國大陸的一切加以否定。今日,中國人第一次成功地辦理奧運盛會,這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驕傲,甚至是散布全球各地華人的共同光榮。陳文茜在奧運開幕式當日,透過電話接受中天平秀琳主播訪問時說得好:“不論你在臺灣支持的是哪個立場,你都不能否定,大陸人民為了奧運的付出,那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動員起來的力量。”
筆者自己亦屬臺灣青年學子的一員,上述所列缺失,自己亦多有所犯。也許你質疑筆者所接觸的,大多為北京菁英學校的學生,當然素質相對較為優秀。但我們臺灣不是向來就自認比大陸來得思想多元、開放嗎?既是如此,更該參照對岸優秀學生的表現,好好反省才是。
筆者以為,臺灣這幾年菁英教育的失敗,將為臺灣學子在未來與對岸競爭上埋下不利因素。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