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3日電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12日在北京閉幕,13日出版的臺灣平面媒體關注到相關報道,報道指出,繼30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再度吹響土地改革號角。會議發布公報對三農問題、城鄉二元矛盾、農村發展方式等提出新工作目標與部署。
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說,會議召開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9月30日到安徽小崗村視察,發表允許土地經營權“流轉”的講話,即已預示著此次十七屆三中全會的議事主軸,引起大陸內外議論紛紛。
中國農村改革發展問題涵蓋甚廣,由于內容涉及社會主義性質、意識形態教條與數以萬計的法條修正等工作,此次三中全會基本上采“確立大原則、逐步實施調整”方式,希望透過時間處理改革30年的發展矛盾。
該報注意到,外界關注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并未在閉幕后公布,至于如何增加農民收入以解決城鄉收入差距是農村穩定關鍵,《公報》提出二○二○目標指出,屆時農村人均收入將要比今年增加一倍,“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該報亦注意到,在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式上,《公報》強調,必須轉換昔日發展觀。據指出,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在發展思路必須轉為“統籌城鄉”發展觀,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局面。
臺灣《聯合報》首先回顧了30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戶農民冒著生命風險,簽下“生死狀”,捺下血手印,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將小崗的土地“包干到戶”的經歷。
報道說,今年9月30日,胡錦濤在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前往安徽農村考察,特地安排拜訪小崗村,談話間表示,今后將“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為下一個農村經濟改革定調。
十七屆三中全會閉幕并通過“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讓農民獲得更大的實際利益。如此對農民創業與提高生活質量、推動城市化,乃至提升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都有促進作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