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開始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臺灣同學會的創立和成長,跟這重大歷史進程息息相關,對此,我們感受特別深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兩岸處于隔絕狀態。1970年,臺灣留學生在美國掀起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1971年,“保釣運動”的5位代表李我焱、陳恒次、陳治利、王正方和王春生首次到祖國大陸訪問,第一次架起了溝通海峽兩岸的橋梁。周總理特地抽時間接見他們,從晚上10時談到第二天凌晨4時。這5名“保釣運動”的代表回到美國后,引起極大的轟動。他們把訪問祖國大陸的見聞介紹給廣大的旅美臺胞,旅美臺胞中由此涌現一批傾向社會主義、熱愛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積極分子,這批人萌發了回國內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念頭,我便是其中之一。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我在美國看了電視轉播,下決心回祖國大陸工作,于1972年10月來到北京。同年11月,臺灣學者許登源和他的夫人陳妙惠一起來北京訪問。我們三個人寫了一份《對臺工作意見書》,由有關部門轉交給周總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一、希望臺灣問題由武力解放改為和平統一方式;二、希望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由大陸臺胞組成的臺灣省人大觀察團,列席人大會議。
周總理向中共中央反映我們這些建議后,中共中央采取了富有遠見卓識的措施。1973年中共十大,設立了中共臺灣省代表團;1975年全國人大開始設立臺灣省代表團,由13位大陸臺胞組成,其中有兩名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沿用至今。
鄧小平同志復出后,十分強調科技人才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當時的國務院科技干部局開始著手從海外引進臺灣學者專家,1978到1980年這3年,回國的臺灣學者專家人數最多。1980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回國的臺灣學者專家認識到,要組織起來,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于是大家推選了5人籌備小組,由我擔任召集人,籌備成立臺灣同學會。經過一年的籌備,臺灣同學會于1981年11月3日正式成立,推選我擔任第一任會長。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正式確立了通過談判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臺灣同學會同海外和島內臺胞聯系密切的優勢正好發揮作用。
1987年末,臺灣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打破兩岸隔絕的狀態。臺灣同學會隨即把工作重點轉向島內臺胞。1988年2月初我們舉辦了海峽兩岸作家研討會,開兩岸學術直接交流風氣之先。在這之后我們舉辦的討論會,除了邀請旅居海外的臺灣學者專家外,更注重邀請島內的學者專家。我們的會員都在臺灣上過大學,跟臺灣的大學生、研究生交流沒有障礙,我們接待過幾批臺灣的大學生訪問團,效果非常好。
長期以來,通過兩岸同胞的不斷努力,兩岸關系不斷得到發展。去年11月,海協會陳云林會長到臺灣訪問,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了四項協議,《告臺灣同胞書》中關于兩岸“三通”的呼吁,在經歷了漫長的30年之后終于得到實現,受到兩岸人民的熱烈歡迎。(臺灣同學會會長 林盛中)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