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十月二十一日電 (陳悅 劉頻)二十日剛在廈門落幕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集中展示了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二十多年來的豐碩成果,也讓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廈門在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中的地位進一步凸現。近年來,坐擁天然地理位置優勢,廈門已成為兩岸農產品進出口的重要通道。
廈門一直是臺灣水果進入大陸的重要中轉中心。尤其是去年四月份,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首期建筑面積達三萬平方米,投資額達到一點二億元人民幣,包括臺灣農產品、水果交易、集散、中轉中心,臺灣農產品、水果商務大廈等組成部分,集通關、檢測檢疫、保鮮、營銷、集散、中轉各功能為一體。目前正在申請的二期建設用地達到七萬平方米,將籌建容量一萬噸的農產品、水果分級分類保鮮冷庫以及六千噸的倉儲、物流運輸中心。
優越的硬件條件更進一步吸引諸多果商選擇廈門作為登陸的“橋頭堡”。目前已有一百多家臺灣農業團體和企業進駐該中心。同時,廈門海關、檢驗檢疫部門也采取多項措施,為臺灣水果通關提供便利,以滿足果蔬產品對保鮮的高要求。
在諸多利好條件作用下,截至今年九月份,已有七百七十多噸檳榔、香蕉、菠蘿、芒果、蓮霧等十四個品種臺灣水果從廈門口岸登陸。其中,今年前三季度進口量達到五百二十七噸,價值六十三萬多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三點八倍和三點三倍,其中有二百九十四噸臺灣水果享受零關稅待遇,海關共為其減免稅款近五十三萬元。尤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水果有七成經廈門轉運到祖國大陸各地,凸現廈門是臺灣水果進入大陸的重要通道,有效緩解了臺灣果農的銷售困難。
同時,廈門與金門一水之隔,兩門相望,廈門對金門輸出蔬菜,也豐富了金門民眾的“菜籃子”。據廈門海關駐同安辦事處介紹,今年以來,該處已監管從大嶝口岸出口金門的蔬菜一百五十七噸,平均而言,相當于每個金門戶籍人口可以有兩公斤以上,品種更是囊括了大白菜、高麗菜、紅辣椒、荷蘭豆等二十余個品種的新鮮蔬菜,價值近三十萬美元。這些來自大陸各地的蔬菜不僅極大豐富了臺灣百姓的餐桌,而且在今年盛夏臺灣接連遭遇臺風災情的情況下,有效緩解了當地的“菜荒”。
果蔬產品絡繹往來,惠及兩岸民眾,廈門開好“門”,功不可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