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擔任福州至臺北直航包機空中勤務的空姐,著新式服裝上崗。 中新社發 鄭祚聲 攝
|
12月18日,擔任福州至臺北直航包機空中勤務的空姐,著新式服裝上崗。 中新社發 鄭祚聲 攝
|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凡是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凡是符合歷史前進潮流的事情,不管面臨多少困難,遇到多少阻力,花費多少時間,終究都會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勢頭不可阻擋。”——王毅
★ 本刊記者/楊中旭
12月14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又一次起了個大早,繞道香港北上。經過8個半鐘頭的旅程抵達天津。
3年半以來,多次“起大早”、用“跑到夏威夷的時間跑北京”的連戰,篤定將是最后一次這般辛苦。
原本來出席國共經貿論壇(上海)的他,特意轉道天津,為的就是見證一個歷史時刻的到來。
12月15日上午9時30分,連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國臺辦主任王毅,海協會會長陳云林等人的陪同下,冒著零度一下的嚴寒,出現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的兩岸海運直航啟動儀式現場。CCTV的直播畫面顯示,兩艘萬噸巨輪駛離之際,連戰與身邊的大陸高級官員逐一握手致意。其中,他與為兩岸關系解凍、兩岸三通協議達成做出巨大貢獻的陳云林握手時間尤為長久。
兩岸分離近一甲子之后,終于在2008年12月15日這一天,從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臺北、高雄等多個空港、海港同時啟動兩岸三通。待到連戰數日之后返回臺灣之時,漫長的8個半小時就將被80分鐘所取代。
現場致辭之時,國臺辦主任王毅表示:兩岸直接雙向三通的實現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凡是符合歷史前進潮流的事情,不管面臨多少困難,遇到多少阻力,花費多少時間,終究都會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勢頭不可阻擋。
一日生活圈背后的多米諾骨牌
就在連戰等貴賓出席兩岸海運直航儀式之前,兩岸空中直航已經先行啟動。12月15日8時許,東航MU2075航班載著150名乘客從上海浦東機場直飛臺北;與此同時,臺灣復興航空332號航班載著144名乘客從臺北桃園機場直飛上海。100分鐘后,兩架直飛班機幾乎同時降落在目的地。或許是首次直航強調安全的緣故,直航時間比理論上的最快速度慢了約20分鐘。
80分鐘也好,100分鐘也罷,兩岸空運直航的成功對飛,讓兩岸“一日生活圈”瞬間成為現實。就在12月15日一大早,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就出現在北京的郵局,給遠在臺灣的老友、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發上一份加蓋12月15日郵戳、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封航空快信。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王渝次表示,兩岸書信往來,最快在當天就可收到。
便利遠遠不止于此。“早上在滬上喝茶,傍晚時在臺北與家人團聚”,一直是赴大陸投資臺商的共同心愿。此番三通之后,這項愿景已成現實,有臺灣居民告訴臺灣媒體:原來飛一趟上海,比做北高高鐵(臺北至高雄)時間還要短!
省了時間,省了金錢,雙贏的格局不僅僅是兩岸居民所樂見,兩岸航運業者亦將獲得豐厚回報。國家民航局的統計顯示,兩岸三通之后,以一架空客A330飛機為例,臺北飛北京的一個單程,航空里程縮短1100公里,可節省8噸航空燃油。
2003年以來,兩岸包機范圍不斷擴大,但無論是最初的春節包機,還是后來不斷遞進的節日包機和周末包機,均屬“曲航”,需途經香港飛航情報區往來兩岸。
“截彎取直”的當天,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為媒體算了一筆賬:從經濟面來看,空運直航可以節省的時間效益估計每年超過30億美元,海運每航次可以節省16小時到27小時,北線不必再彎靠日本石垣島,每次可節省5000至10000美元的成本,有形效益每年節省40億美元以上。
航運成本的節省,立竿見影地反映在旅游業者的報價上。12月15日當天,上海青旅即推出報價僅2999元的臺灣4日游,創下大陸范圍內臺灣游產品的價格新低。
以往,臺灣游的客源以中老年人為主,旅行社為時間充裕的他們打造了多款8〜10天的環島游產品。但上海旅游業者表示,隨著兩岸直航正式啟動,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白領赴臺旅游。游客往返飛行時間的節省,將讓行程安排變得更加寬裕而靈活。
兩岸三通拉升的不僅僅是旅游業。12月15日,臺灣股市收盤大漲2.75%。其中,因兩岸三通激勵航運股飆升5.62%。
據統計,兩岸三通啟動之前,周末包機的游客僅僅占到赴臺游客數量的十分之一,今后則有望升至一半。隨著直航常態化,未來赴臺旅游的游客整體數量有望再增三到四成。
“兩岸‘直通車’啟動之后,交往的大門就再也關不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家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30年的U形回轉
一甲子前,兩岸分離。30年前,大陸方面率先拋出了橄欖枝,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79年元旦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最早提出了兩岸三通的構想,“雙方盡快實現通郵、通航”,“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之后,兩岸有識之士不斷創造機會,構建兩岸三通的基礎,方在30年后得償所愿。
1982年,一位曾發起“老兵返鄉運動“的臺胞取道香港進入大陸,經廣州、上海輾轉回到故鄉舟山,揭開了兩岸關系的冰封一角。而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蔣經國在即將離世之前的1987年,終于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長達38年之久的兩岸隔絕狀態才被打破。
那一年的11月,常州籍臺胞周純娟成為首位獲得大陸方面入境證件的臺胞。次年,兩岸人員往來即“井噴”為43.7萬人次。20年后,這一數字增加了10倍,達到480多萬人次。
截至2007年底,臺灣居民來大陸累積已超過4700萬人次,兩岸融合程度漸成破竹之勢。
但在2007年底的另一組數字,也同時折射出近20年來兩岸關系的曲折。與前述的4700萬人次相比,大陸居民赴臺累積僅為163萬人次。
“這固然與大陸頭些年人均收入還不夠高有關,但更為直接的影響,來自臺灣當局的政策。”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徐博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應臺胞探親的東風,兩岸特使頗多往來,并最終在香港達成“九二共識”。同一年,大陸通過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世界工廠”漸露雛形,臺資紛紛北上,竟然造成了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恐慌。
1996年,李登輝借道哲學名詞,提出“戒急用忍”政策,放緩了臺灣產業向大陸轉移的腳步,重創臺灣經濟。今年剛剛逝世的當時臺灣經濟界領袖王永慶就曾經以自己的漳南化工廠投資失敗為例,批評李登輝為首的臺灣行政團隊“害了臺灣”。
面對臺灣各界的反對浪潮,參加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陳水扁一度做出“三通”承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時任臺灣“立法委員”、現任金門縣“縣長”的李炷峰透露,2000年2月22日,陳水扁來金門“拜票”之時,曾當面提出“將以金門為三通的前奏曲,金門升格為直屬‘行政院’的特別行政區”這樣的主張和承諾。
“你看到這樣的承諾兌現了嗎?這不過是政客的一貫手法。”李炷峰說。
不僅言出不行,陳水扁甚至還走向反面。在臺灣經濟界對“戒急用忍”一片反對聲中,陳水扁在2001年初祭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政策,將戒急用忍的含義明朗化。
“剛開始聽到的時候,我們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此前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對大陸的投資,改為‘有效管理、積極開放’才能說得過去。”
路越走越窄。期間,李登輝拋出“兩國論”,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將兩岸關系拖至谷底。綠營依靠兩顆子彈再度勝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后,藍營在2005年邁出了促進兩岸和解的步伐。3年半之前,胡錦濤和連戰各自以黨的領袖身份,達成兩岸關系的5項愿景,其中之一正是兩岸三通。
進入2008年,隨著藍營的勝選,兩岸融合的速度開始加快,“兩會”(海協會和海基會)復談亦已進行兩輪,并最終在“兩會”復談的第二輪談判中達成三通協議。
盡管外界將12月15日視作兩岸全面大三通正式啟動之日,但空運直航仍屬包機形勢。根據二度陳江會(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會談成果,兩岸直航的定期航班將在半年內完成協商,實現真正的空運直航。
相較于包機,定期航班議題更為復雜,涉及航點、航空公司、航班數目等,而航線如何分配,更是其中最為復雜的問題。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談判仍將采取“兩會”模式,由兩岸行政部門直接上桌協商。★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