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十二月十三日電 題: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前副館長周明看望康復(fù)中的柏楊
中新社記者 耿軍 徐長安
從北京抵達臺北才十四個小時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前副館長周明先生一行三人,十三日上午專程來到柏楊先生的寓所,看望康復(fù)中的八十六歲的臺灣著名作家柏楊。
柏楊先生寓所的樓道內(nèi)擺放著十幾個插滿潔白百合的大花籃,這是朋友們得知臺南大學授予柏楊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而送來表示祝賀的。
“歡迎老朋友!”柏楊的夫人張香華熱情地迎接周明一行。在采取了必要的消毒措施之后,周明、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征集室主任劉屏、攝影師王紅女士被請進柏楊先生的臥室。
高齡八十六歲的柏楊插著鼻胃管,躺在床上,他看到周明激動地說:“應(yīng)該我去接你,可惜我這身體不能走動。”周明靠近床邊寬慰道“您能回到家中康復(fù),大家都為您高興。陳建功、舒乙都托我向您問好。”
“謝謝他們!”柏楊隨后問到:“你這次住在哪里?”周明回答“住在亞太會館,條件很好,您放心。”柏楊打斷周明的話“哪里,應(yīng)該你住這里。”
周明先生先后三次到臺灣參訪,有一次就應(yīng)柏楊先生的盛情邀請住在家中的客房。
“您向現(xiàn)代文學館捐獻手稿的消息,大陸幾百家媒體都刊登了,影響非常大。大家覺得您很親切。”周明報告柏老。
“感謝你們看得起我。”柏楊先生謙虛地回答。
張香華女士介紹說,這一年多,柏楊身體不佳,住了多次醫(yī)院,不久前還因肺炎住進榮總的加護病房。周明安慰到:“人像鐘表一樣,過一陣需要加點油,潤滑一下就好了。”
柏楊的臥室內(nèi)掛著一幅牡丹圖,上寫:“柏楊、香華伉儷清賞。周明贈。一九八九年國士畫。”周明先生是陜西人,他特請有“長安牡丹王”之稱的羅國士繪制此畫。張香華感嘆:“一九八七年我和你在香港相識,次年你和柏楊見面。我們有近二十年的交情啦,這幅畫我們掛在臥室,這次還舍不得捐獻呢。”
柏楊先生的客廳內(nèi)還可以見到老舍之子舒乙的墨跡。書柜內(nèi)擺滿了大陸出版的各種有關(guān)柏楊先生的書籍,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柏楊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柏楊小說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柏楊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近柏楊》。
柏楊最早進入大陸的作品是雜文。一九八六年,他的《丑陋的中國人》在大陸引起極大的反響。此后,柏楊的歷史著作《中國人史綱》、《帝王之死》、《皇后之死》都在大陸出版,三十六冊的《柏楊版資治通鑒》也將在今年底出齊。
此次周明又給柏楊夫婦帶來兩罐黃山出產(chǎn)的“太平猴魁”茶葉和一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書畫卷》。
張香華女士請客人品茶并眺望窗外的翠綠山谷。話題從臺靜農(nóng)談到梁實秋。張香華說:“我還珍藏著一幅臺靜農(nóng)先生送我的條幅。”周明回憶說:“我在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的客廳里見到過臺靜農(nóng)先生的一幅字,是臺先生托人從臺灣送去的。梁實秋先生也委托夫人到北京看望過冰心老人,并送去錄音帶和西洋參。”
周明還告訴張女士,柏楊先生捐獻的手稿、藏書等二萬余件(手稿以一頁為一件)已安全運抵北京,現(xiàn)代文學館為柏楊設(shè)立的專庫,將對全世界的華人和柏楊的研究者開放服務(w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