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22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中國時報》22日發表社論指出,當局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的措施仍顯前瞻性不足,在大陸成為全球成長性最高的經濟體與市場之際,臺灣企業更不能缺席。
社論指出,春節前夕,當局送給企業界一份厚禮——經濟部門宣布放寬晶圓代工、面板、房地產等多項產業赴大陸投資的限制。觀察開放的內容,可說相當切合過去、與現在業者的需求,值得肯定與支持,唯一遺憾者是:經濟部門未考慮到未來,前瞻性仍不足。
社論認為,此次措施還“留了一個尾巴”,訂出“在臺技術需領先一個世代以上”、“需優先在臺進行下世代廠”等條件下,目前能赴大陸投資高世代廠的廠商就大受限制。
大陸由于推動“家電下鄉”,對面板的需求已占全球供給的16%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單一面板市場。大陸對面板技術的需求也最殷切,最期望臺灣廠商前往設廠,去年陸續來臺的大陸采購團都不斷表達與臺灣面板廠商合作的高度意愿。但大陸需要的不是要被淘汰的舊廠,而是新的高世代廠。而臺灣經濟部門的措施綁住了臺灣企業的競爭力。
社論指出,對企業赴大陸投資,臺灣當局的措施一直不脫管制、限制一途。其出發點在擔心企業紛紛赴大陸投資,導致臺灣產業空洞化,特別是大型指標型企業、及技術層次較高及資金較龐大的投資案,受到的限制特別多。
但十多年下來,其利弊已明確可辨。各種限制并未能讓大陸發展延后停滯,更不能讓臺灣經濟與投資變得更好,反而讓不少臺灣企業失去提升與發展的契機。從石化、汽車、零售、還有科技產業,都曾因此受影響。反而是不受限制、不受矚目的小型企業與傳統產業,在大陸成長為有品牌價值的大企業,并且回臺投資。一正一負之間,當局的限制,到底是利是弊,非常明顯。(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