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當局軍演“故意低調”
為了貫徹馬英九當局 “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軍事戰略,維持臺海現狀,打造“小而強、小而精、小而巧”的武裝力量,臺軍“漢光”系列演習將逐年降級、低調、淡化、弱化。
臺軍“漢光26號”演習將以往在7月至10月間實施的實兵演練日程,調整于氣候穩定之3月至5月實施,就是為了方便在臺風季節,各部隊能專注于災害防救整備及隨時投入防救工作。而演習出現“實兵不實彈、不搞火力展示”的變化,則是馬英九認為以往的火力展示“并不完全符合實戰現狀”。調整“漢光”演習周期、內容和做法,可以加強演習實效和節能減碳、節省開支,一年可以省下一億多元新臺幣的經費。
馬英九當局認為,“守勢作戰我方不會發動第一擊”,若未來發生臺海戰爭,是名副其實的 “不對稱作戰”。因此,“漢光”演習應該重在演練驗證 “不對稱作戰能力”,主要方面是在既有武器裝備上針對敵情威脅找出 “非傳統的”、“非硬碰硬”的作戰方式。
沒了“面子”有了“里子”
其實,從馬英九首次掌控的 “漢光25號”開始,“漢光”軍演就展現出與扁時代截然不同的風格,打上了“低調務實”的馬氏印記。
臺“國政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李華球向記者表示,在陳水扁執政期間,“漢光演習”不僅規模不斷擴大,甚至成為“臺獨”勢力挑釁大陸的平臺,除了夸大島內海、空軍的實力外,就是渲染“雄風二E”導彈等“進攻利器”。在基礎作戰領域還存在問題的情況下,臺軍就常把一些尚不成熟的作戰新概念,直接搬到實兵實彈演練當中,浮夸、作秀的現象很多。陳水扁當時考慮的不是臺灣軍事安全的真實需求,而是拼“臺獨”的政治花招,那些“火力秀”看上去 “軍容壯盛”,但和實戰狀況相去甚遠,除了惡化兩岸關系外,對提升臺灣戰力幾乎沒有實質幫助,早已淪為勞民傷財的 “現代化聲光大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