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老字號力霸集團下屬的兩家企業4日宣布申請重整,股票停止交易,危機有如骨牌效應,引發關系企業一家家跟著倒下,力霸集團面臨崩解的命運,島內金融環境為之震蕩,成千上萬島內股民面臨血本無歸的苦境。
此時,力霸集團大家長、創辦人王又曾人正在大陸,外界質疑,就算80歲的他能立刻回臺,能否解決這個棘手問題?
金融動蕩股民受害最深
據臺灣媒體報道,力霸集團旗下企業“中國力霸”、“嘉食化”,元月4日對外公告申請重整。消息傳出,關系企業“中華銀行”遭遇嚴重擠兌,臺灣“金管會”5日晚間宣布存保接管,“中華銀行”調整后凈值為負153億元新臺幣,其股票已完全變成廢紙。
另一家力霸集團的關系企業“力華票券,”則因有17億元新臺幣的資金缺口軋不平,“金管會”6日協調島內行庫接收。力霸集團其他子公司則將面臨供應商信心的考驗,財務周轉壓力加大,整個力霸集團的經營陷入高度的不確定性中。
《聯合報》7日刊登社論指出,力霸集團的經營危機,將擴散到所有其利害關系人,包括下游的客戶、上游的供應商、內部的員工、外部的股東及債權人。以“力霸”及“嘉食化”兩家公司逾400億元新臺幣的負債金額來看,受創最深的當屬債權人,不過債權人都屬有專業研判能力的法人,且本身有承擔風險的能力,而最無辜且深受其害的應是龐大的散戶投資人了。
文章分析,從目前已知的訊息來看,兩家公司申請重整的動機并不單純,各界高度質疑關聯企業間近年來頻繁的資產移轉行為,是精心策劃的脫產甚至掏空計劃,亦即好的資產低價轉讓給賬面上看不到的關聯企業,壞的資產或負債則統統套給這兩家申請重整的公司;被接管的“中華銀行”,外界也有相同的質疑,但承受損失包袱的卻是有關當局,是全民埋單。
傳奇力霸顯赫一時
力霸集團在鼎盛時期,擁有5家上市公司,事業版圖橫跨水泥、鋁門窗、紡織、化纖、營建、食品、百貨、飯店、有線電視、房屋中介、銀行、保險等,總資產號稱超過3000億元新臺幣。
而其創辦人王又曾白手起家,從小學徒到成為叱咤政商兩界的企業巨子,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同時擔任十幾個公會的理事長,包括毛巾公會、水泥公會、植物油公會等,但最受矚目的,是他擔任商業總會理事長長達20年,權傾一時。此外,他也是國民黨中常委,活躍于政經權力舞臺。
出生于湖南長沙的王又曾,少年時代經歷8年抗戰時期,家中生活困苦。他13歲離家投靠在長沙的舅舅,從打水、送毛巾、添飯做起,機靈、聰敏又勤快的他很快地在長輩們的資助下,18歲就做了老板,從事日用品、棉紗批發生意。
1949年王又曾隨著國民黨來到臺灣,利用當時累積的200多兩黃金,開設毛巾廠,也曾做過舞廳經理,在他人資助下,接管“嘉食化”、“中國力霸”等公司,因為腦袋靈活、點子多,靠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和長袖善舞的能力,逐步跨足食品化纖、不動產、航運倉儲、資訊傳播、金融等領域,躋身臺灣企業領袖之列。
一路走來充滿傳奇的王又曾,在事業成功后,熱衷經營工商團體、進而成功地跨入政治領域,躋身國民黨權力核心任中常委逾15年,參與、掌控各企商同業公會,前后擔任4屆商總理事長,最后還把商總理事長棒子交給兒子王令麟,因而在企業界間惹出“萬年理事長”、“商總家天下”的議論。
2001年間因一次腦部小中風,王又曾開始退居二線,并將旗下公司董事長的主導權一一下放,平分給子女們。
“九命怪貓”曾數次轉危為安
雖然外界對王又曾或力霸家族偶有負面評價,但王又曾侍母至孝,且對家中兒女教養有方。王又曾先后有4房妻子和8名子女,卻鮮少傳出有家庭紛爭,而且子女侍奉父母也頗孝順,除了自己“以身作則”外,王又曾對子女“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是島內企業界中少見成功的治家者。
王又曾另有“九命怪貓”之稱,因力霸集團曾數次陷入危機,但最后都安然過關。據臺灣媒體報道,2000年島內政權劇變前后,力霸集團也曾傳出財務吃緊,王家陷入類似目前的困境,但都能安然過關,甚至還獲得來自藍、綠陣營兩方面的協助,不難想見王又曾的長袖善舞及老謀深算,和化險為夷的好運。
只是此次,王又曾因處理大陸祖墳一事返鄉,恰逢身體不適,又碰上整個企業集團的瓦解危機,“九命怪貓”能否東山再起,還是這只是化解集團財務困境的緩兵之計,或是預為安排的處理手段,都還有待觀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任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