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9日電 臺灣《聯合報》今日的社論文章指出,陳水扁的此次“出訪”是又一個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短線”與“零售”個案,即陳水扁脫軌,美國即予制裁,扁展現馴服姿態,美國即予獎賞。
文章指出,對陳水扁來說,當前的內外處境是:一、北高選舉使民進黨站穩了腳跟;二、“一審有罪才下臺”及法庭拖延戰術則紓解了“府”邸弊案的壓力;三、八吋晶圓登陸,及即將登場的人民幣在臺兌換與大陸觀光客來臺,好象緩和了兩岸關系;四、美國附條件地回復了“過境本土”的待遇,形同為陳水扁的政治掙扎背書。
但美國與陳水扁的互動,顯然已失“長期默契”,而變成就個案而論(case by case)的“零售”行為。去年5月,因“終統”而關系惡化,美國命陳水扁“過境”阿拉斯加讓扁老羞成怒,并演出“迷航之旅”,因而形成了一個不堪回首的“個案”。
此次,陳水扁再向美國叩關;遂傳出美方欲對陳水扁的元旦文告“事前審稿”的說法,且事后又證實文告中已無“臺灣新憲運動”等主張;接下來,美國在宣布同意“過境”時,史無前例地指系“符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再接下來,陳水扁又拐彎抹角地宣示支持“九二香港會談所達致的共識基礎”,似乎是針對元旦文告中“反對一中”的言論作了修正;甚至,陳水扁最近為“蘇修路線”背書,在如今看來,似乎亦是布置此次“過境美國本土”的政治籌碼……。類此種種,臺美當局為此次“過境本土”的討價還價已是歷歷在目,于是又形成了另一個“個案”。
文章說,顯然可見,臺美的互動皆已陷于“短線”操作。美國使出“巴夫洛夫制約手段”:去年5月,陳水扁脫軌,美國即予制裁;如今,陳水扁展現馴服姿態,美國即予獎賞。
所謂的“長期默契”變成了反復變化及殘破斷裂的“短線”操作,及每次都是逐件結算的“零售”交易。又一次“短線”,又一次“零售”,一切又退回原點,朝向另一次周而復始的循環移動。
文章在最后指出,陳水扁或許曾經有過放眼遠大的政經思維,但經6年半以來的反復變化,其一切政經作為皆已被他切割撕裂成一段一段的“短線”,不但體系破敗,而且自相矛盾、自相毀滅。臺美關系之陷于“短線”與“零售”,只是百政一例而已;其它犖犖大者,如“新中間路線”亦是“短線”,“自欺欺人的正名制憲”亦成“短線”,則幾乎已陷于“無線不短”的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