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6日電 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25日上午正式宣布角逐2008大位,澳門《新華澳報》26日發文指出,蘇宣布參選的地點選擇,似是刻意凸顯自己與陳水扁及其他“天王”不同的“國際觀”,而從其走春路線安排來看,“綠藍通吃”的意圖已是昭然若揭。
蘇貞昌當天是挑選臺北縣淡水鎮“紅毛城”宣布參選的,然后進行“走春”,經過“馬偕之路”、真理大學、淡水中學和“小白宮”。文章說,蘇貞昌宣布參選2008的地點選擇,似是刻意而為。主要是要藉此彰揚他在擔任臺北縣長時及在由臺北縣選出的“立委”任內的“政績”,即包括保護歷史文物。整個淡水鎮的旅游區重整規劃,都是在蘇貞昌的臺北縣長任內完成。因此,淡水鎮可說是蘇貞昌“沖沖沖”的生動寫照。
然而,細究起來,蘇貞昌的這個“宣布參選”走春路線安排,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政治涵意。實際上,“紅毛城”是四百年前西班牙人所建,后被英國租借為“領事館”。1972年中英建交后,英國關閉了其在“紅毛城”的“領事館”,“紅毛城”曾由澳洲、美國代管,直到1980年臺灣當局宣布收回“紅毛城”。文章認為,蘇貞昌選擇在此宣布問鼎2008,似是刻意要凸顯自己的“國際觀”及重視臺灣與世界的交往交流。而陳水扁及游錫堃、謝長廷,都曾被島內政界批評缺乏“國際觀”。
至于“馬偕之路”,指的是臺灣基督教長老會在淡水鎮興建及經營的一系列教會物業,包括淡水禮拜堂及馬偕醫院、真理大學、淡水中學等。而基督教長老會會長高俊明是極端“臺獨”分子,因此長老會屬下的各地禮拜堂、馬偕醫院、神學院、大中學等,凝聚了一大批“獨派”民眾,也是民進黨的基本支持力量。文章因此指出,蘇貞昌當天宣布參選后走“馬偕之路”,其要拉攏及鞏固民進黨基本盤的意圖,十分明顯。
但另一方面,他又將其“宣布參選”走春路線的終點選定在“小白宮”,并宣稱“有努力就有白宮”,其要爭取中間和淡藍選民的意圖,卻又是十分明顯。文章說,“小白宮”是明清時期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后,清朝在臺灣設置的“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其“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份”的意涵強烈。蘇貞昌在走完“馬偕之路”,討“深綠”選民后,卻又腳步一轉,轉到“小白宮”,還在此慷慨激昂地發表政治談話,其“綠藍通吃”的意圖,已是昭然若揭。
文章表示,由“馬偕之路”轉向“小白宮”,與大批前民進黨“新潮流系”成員到場支持蘇貞昌,都巧合地暗喻了蘇貞昌的政治立場轉變軌跡。或許,蘇貞昌仍將堅持務實開放的“蘇修路線”,但為了穩住“臺獨基本教義派”,故采取了“打左燈往右拐”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