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晚報》今天社論指出,蘇貞昌閃電請辭“行政院長”職務,讓人感到錯愕,但似乎一切又不意外。蘇貞昌身為“行政院長”,在民進黨2008提名初選中落敗,雖然有他的尷尬之處,但第一時間表達退選并支持黨推出的人選,終究保留了各種可能性。如果蘇貞昌繼續擔任“行政院長”職務,而在初選中勝出的謝長廷代表民進黨參與2008“大選”,擔任行政職務者專心推動政務,而參選2008者專心選舉,這未必不可以為選舉立下新的模式。
社論說,蘇貞昌終究是宣布辭職了。不管是基于他自認無法配合未來的政策輔選,還是基于陳水扁對于未來一年的權力布局,乃至于希望“行政院”團隊能為民進黨2008候選人輔選,留給政壇的確實是一片錯愕,留給媒體多方揣測空間,民眾最直接感受恐怕是:又一位“行政院長”下臺了!民眾看著媒體上有關蘇貞昌辭職的報道,也許會當做茶余飯后的話題,但民眾關心的是,為什么又要換“閣揆”?“閣揆”任期這么短,臺當局施政能有什么成效嗎?新“閣揆”在未來一年內,是要拼選舉,還是拼經濟?
雖然陳水扁任期只剩一年,這些問題,陳水扁依然應該對民眾有所交代。陳水扁八年任期到目前為止已經七年,連同這次的新“閣揆”張俊雄,已經是第六任“閣揆”了。就算張俊雄順利做完未來一年任期,那么八年六任“閣揆”,每一任“閣揆”的平均壽命不到一年半。一年半的“閣揆”能夠有什么作為?何況,每一任“閣揆”上任就提出新口號、新政策,政策的主軸是誰在決定?一任“閣揆”下臺后,原有的政策是否還推動?原來的支票是否還兌現?蘇“內閣”大力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國民年金”以及“大溫暖、大投資”計劃呢?沒有人知道,對照過去經驗,也沒有人去追蹤吧。
社論說,今天上午,陳水扁召開記者會,宣布張俊雄出任“閣揆”,會中細數了張俊雄上次擔任“行政院長”時的各項“政績”,但很遺憾,就是沒提為何要換掉蘇貞昌。諷刺的是,如果陳水扁在記者會細數的這些政績,真是如此亮麗,那當初又何以要換掉張俊雄?為何當時的張“內閣”只有一年多的壽命?陳水扁記者會里有的只是政治語言,以及華而不實的政策口號,就是沒有解答民眾的疑惑:這七年來,“閣揆”來來去去,背后的邏輯到底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