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今天刊載社論說,臺風圣帕來襲,所幸強度略為減弱,加上各地嚴密的防臺措施,使災情盡可能地降低。不過,中南部地區歷經接二連三的水患及風災,許多鄉鎮飽受蹂躪,有人甚至以“國在山河破”形容其慘狀。臺灣受到臺風侵襲,乃難以避免之天災;但部分地區連年來遇水成災,卻多半由于人禍所致。臺風季節談治水問題,重點不只在工程技術層面;正本清源,必須探究其中的人謀不臧。
今夏的中南部地區水患嚴重,早在圣帕來襲之前即已淹成水鄉澤國,從云嘉到高屏,無一幸免。高雄市連愛河都泛濫,美濃的淹水程度則稱五十年來最嚴重,居民紛紛說“淹怕了”。雖說因豪雨而成災,卻又并未見降雨量創紀錄;簡單地說,還是很多地方的排水系統不良,及河川疏浚工程該做而沒做所致。這就是很多專家直指的水災“人禍”成因。
“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等當局高官,近日紛紛下鄉訪視災情,并承諾負擔治水經費等等。不過,社論認為,治水的關鍵問題不在沒錢。“水患治理特別條例”去年才由“立法院”通過,規模高達一千一百六十億元,今年大淹水的這些地方縣市,沒有一個不曾分到相當的治水經費。云林縣甚且將今年二○○七年標舉為“治水元年”。但顯然,治水尚未成功,大筆的治水經費用到哪里去了?
巨額的治水特別預算,沒有一塊錢不是人民的血汗錢;但從編制到執行過程,沒有一個環節不見充滿了政客的掠奪私心。去年一月,“立法院”臨時會的最后一天,朝野“立委”連手將民進黨最初提出的“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加碼到一千一百多億元。在人民對治水期盼殷切之下,輿論卻稱這是“立法院”“最黑暗的一天”,因為擔心就此開啟治水工程“切段發包,密室分贓”的效果。殷鑒不遠,早先的治水預算往往被切割成工程金額在一百萬元以下,以規避公開招標,結果成了綁樁和圖利的天堂。“一條河被切割成無數個百萬元以下的工程,分別發包出去,如何達成治水效果?”《聯合報》當時的新聞稿中這樣追問。
這筆八年治水經費當中的第一期三百多億元預算,在去年七月通過,全數以舉債方式支應。而當時各地方政府提報的治水方案,已見建造涼亭拱橋、整治廟宇周邊環境、配合發展觀光、農場垃圾場美化工程等與治水全然無關的規畫設計;顯然覬覦經費大餅、等待分食者已眾。
不過,真正大尾的所謂“工程鯊魚”,直到本月份才在檢調追查下現身。“經濟部常次”侯和雄涉嫌介入這八年千億的多筆治水工程,依貪污治罪條例遭檢方聲押。根據檢方的說明,侯和雄圖利的手段乃利用職權,先是要求所屬單位將發包工程切割在百萬元以下,再協助特定廠商綁標,涉及弊案包括省自來水公司及河川局等多項計劃。《聯合報》一年半前即已追問“一條河被切割成無數個百萬元以下的工程,分別發包出去,如何達成治水效果?”的問題,在今年異常嚴重的中南部水患及侯和雄涉嫌貪污的事實中,得到了答案!
社論指出,風雨交加的八月十八日清晨,很多水患地區民眾仍身陷“水深火熱”的災情之時,蘇貞昌自美返臺,謝長廷親往機場迎接,等于是謝蘇配的第一場造勢。謝長廷并特意強調,蘇貞昌返臺并非專為選舉,還要參加很多(為民)祈福活動;以凸顯民進黨候選人關懷民間疾苦之意。但舉凡受水患之苦而認為應咎責于侯和雄等人的老百姓,不會不注意到,侯和雄乃謝長廷親信,從高雄市副市長而后受謝拔擢為“經濟部常次”的事實。對于臺灣地區出于人禍的頻繁水患,前后任“行政院長”并任用貪官治水的蘇、謝等人豈能無責?事后再高調表示關切災情,積極參與祈福活動,難道不是更顯諷刺?
臺風季節為民祝禱:先治貪腐分贓的政治風氣,才能治水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