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0日電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社論認為,臺灣當局不顧財政警訊,一方面提出口號響亮的稅改,一方面于執行面則推出形同大賣場“每周大特價”的各種利多放送措施,而對財政惡化后果的黑洞完全置之不理。這只會讓臺灣民眾大受其害。
社論說,國際信用評等公司(惠譽公司)最近對臺灣當局的財務問題提出警訊,臺灣當局的負債比率持續攀升,已超過目前受評為A評級國家的中數。對于這一警示,臺灣當局卻立刻“樂觀”響應。
臺灣當局財政部門提出的數據五花八門,一般民眾不太容易看懂其中玄機;但有學者立刻出來反駁官員的睜眼說瞎話,指當局債臺高筑已達十二萬億元新臺幣以上,尤其近來“執政黨”亂開選舉支票,形同讓島內財政“走鋼索”。
先是“經建會”宣布要啟動“第三次稅改”,緊接著,“行政院長”張俊雄又稱要繼續以“一周一主軸”的方式推出各種“福國利民”措施。選舉將至,此時當局的“減稅稅改”與“一周一利多”政策齊發,其結果真是“福國利民”,還是“一周一筆債”呢?國際信評公司的觀察,其實已經提供了答案!
社論說,稅制改革何其復雜,規模何其龐大。平民百姓難以了解其影響之深遠,于是,當局施政預告中,一方面出現了徒見口號響亮的稅制改革,一方面于執行面則推出形同大賣場“每周大特價”的各種利多放送措施,而對財政惡化后果的黑洞完全置之不理。世界上那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敢這樣硬干蠻干呢?
臺當局這次明顯以“輔選”為目的的連串減稅措施,不但不顧及財政負擔的后果,也因為減稅方案多有利于富人而更加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兩害相乘,作為納稅人的臺灣老百姓要如何來承擔這樣沉重的后果?
社論最后說,臺灣當局的“一周一利多”,如果只是撒些銀子討好特定選民,花點冤枉錢也就算了。但如今搭上“第三次稅改”的便車,形成正式的減稅政策,對島內財政的傷害遠大于革新效果。惠譽公司提出的警訊,不是民進黨選舉對手的“唱衰”之舉,而是國際權威機構的客觀評估。以此為準據來看,“一周一利多”到底是福“國”利民還是禍“國”殃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