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當局官員中的不倒翁非杜正勝莫屬。杜“部長”歷經了多位“行政院長”,但他的“教育部長”寶座一直沒人敢動,也動不了。
最近杜先生又上了新聞頭條,在“羅莎”臺風防災應變中心簡報會上,他癱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一動不動,此舉被媒體拍下來。第二天泛藍“立委”在“立法院”會上質疑杜是否在那里打瞌睡,甚至于呼呼大睡?杜正勝咄咄逼人大聲辯解,說他并沒有睡著,雖然閉著眼睛,但是“話都有聽進去!”堂堂主管教育的首長,講出“有聽進去”這種不合中文語法的語言,可能還很自得。因為這種語句直接從閩南方言轉移過來,在臺灣流行,杜努力進行“去中國化”,具草根性的臺式語文正是他努力推動的課題之一。媒體又拍到在“行政院長”率“閣員”接受總質詢時,杜正勝于座中挖鼻孔、捏鼻屎、又彈出手中穢物,全程被錄像。泛藍“立委”質問杜的不雅動作,杜回答說,他不可能在3個半小時的質詢時間內,如木頭般沒有動作。
扁當局的官員們很多都保有這類低俗的形象,前任“外交部長”陳唐山,動輒口出穢言,指新加坡是個鼻屎大小的國家,又使用下流言語辱罵新加坡,這一套在扁政權中已蔚然成風。“新聞局長”謝志偉為杜“部長”護駕,表示挖鼻孔有兩種含義,一是單純的挖鼻孔,另外一種意思可以解釋為“嗤之以鼻”,謝志偉還說“我沒挖是因為來不及”。
謝“局長”斗志旺盛,半步也不退讓,與質詢杜正勝的“立委”嗆聲,臺灣政界每天就為鼻屎般的事鬧成一團。扁當局吵吵嚷嚷要加入國際組織,若是真的參加了某個組織,這批官員在開會時又不可能3個半小時沒有動作,免不了要沖著與會的各國代表“嗤之以鼻”,麻煩就大了。阿扁等人應該重新考慮“臺灣入聯”,先整頓民進黨內“嗤之以鼻”的傳統才是。
此外,謝志偉替杜某解釋時引用了一句中國成語,與民進黨的政策和杜“部長”的教育方針大相違背。“去中國化”的重要部分是滅絕或改變既有的成語,所以杜“部長”將“三只小豬”列為成語,又指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四字成語是最害人的東西,盡量少用。不過謝“局長”還是以“嗤之以鼻”為杜“部長”解圍,古典成語變成救命恩人。但謝某的引用不甚恰當,“嗤”這個字并沒有挖、搓、彈的意思。簡言之,這些人的言行舉止,實在過于惡心。
據說杜某早年曾鉆研中國古代史,上過史學大師錢穆的課,醉心中國文化。熟悉民進黨內幕的人士透露,自從杜正勝向“獨派”輸誠,就刻意在表面上消除他學到的中國文化,先讓自身“去中國化”,以獲取深綠人士的信任,心理學的名詞叫“過分補償”。于是他實施的教育政策,一概以貶低、去除、破壞、輕視中國傳統文化為主,幾年下來尤為“獨派”人士所賞識,故此他的“部長”職位特別穩固。此人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不至于糊涂到以為“去中國化”真的能為“臺獨”奠定獨特的文化特征,“臺灣國”從文化上也能獨立于中國之外,高唱這種曲子只是讓“獨派”高興、陶醉。“教育部”大力推動以臺灣為中心的教育政策,對深綠人士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也符合民進黨的發展方向。只要政黨不輪替,杜“部長”就不會下臺,所以他自信滿滿,不論是誰對他有所批評,他便向對方“嗤之以鼻”。
(作者系臺灣資深政論家、電影導演 王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