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八日,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在街頭宣導民眾踴躍投票,為即將到來的臺灣“立委”選舉造勢。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
中新網1月9日電 美國《僑報》1月9日發表題為《“立委”選舉:巨變前夜的兩難選擇》的社論,原文內容如下:
臺灣“立委”選舉在即。臺灣政局似乎正出現異乎尋常的重大變化。在民進黨一連串強勢操作“公投綁大選”、撤換地方選委主任之后,陳水扁的支持率一降再降。尤其在強力“去蔣化”的壓力下,藍營“空前團結”,這幾乎是8年來前所未見的。
“藍漲綠消”的景象初現。此次“立委”選舉,428人角逐113席,陳水扁誓言奪下50席,而一般認為,民進黨可能獲得35席加減3席,藍營則在65至70席之間。 “藍漲綠消”的格局,或將在3天后鎖定。這主要是因為新的選舉制度“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民進黨不利。這種選舉方式需要依靠“組織戰”,并非“議題戰”,而民進黨一向擅長“議題戰”,確有所短。
臺灣部分民眾對實現政黨再次輪替的愿望日見強烈。臺灣政黨支持度總體呈現“藍升綠降”的趨勢。在2004年大選之后,國民黨在選舉中也“勝多負少”。在大選民調中,馬英九占有選前優勢。
然而,民調只是民調。“立委”選舉,最大變數是民眾投票意愿低落,表達意愿的選民不足一半,中間選民難以確定,而國民黨提出拒領公投票,也可能降低投票率,或使自己得票率下降。首次實行“單一選區”,選民也有諸多不習慣。因此,馬英九一再講“未可樂見”,是有根據的。
此次“立委”選舉,被人視為3月“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也是臺灣政治版圖重新劃分、權力結構重組的一次預演。或許,它將預示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這是外界高度關注“立委”選舉的原因所在。未來70天內,臺灣政局將可能發生巨變,而當下是巨變的前夜。這樣的預判,是來自于“大勢所趨”,還是錯估形勢?人們將從“立委”選戰中端看個中秘密。
“總統”大選大體上有兩種可能,一是選舉大體順利,政權和平轉移。二是發生“非正常選舉”,再現“兩顆子彈”危機,或“戒嚴之說”、“延選之說”成真。當然,也有第三種可能,就是沒有發生“非正常選舉”,政權也沒有轉移,盡管觀察家們說這“幾乎不可能”。這三種可能中必有一種,將在可以確定的未來發生,雖然這三種可能都被外界認為是“極端的情況”。那么決定出現這三種情形的因素會是什么?
一、扁長關系。“立委”選舉若敗,扁長關系將可能出現歷史性的分野。“立委”選舉將會是謝長廷重新檢討扁長關系的時間節點。扁長關系,且斗爭且合作,先合作、后斗爭,相當特殊,不斷變異。或者,謝不與扁切割,然勝選不易。或者,謝單打獨斗,寄望出現“鐘擺效應”。但從根本利益上觀察,扁長且分且合,雖不同調,卻沒有重大利益沖突。在“臺獨”理念、“入聯公投”、極端“去蔣化”、無情打擊馬英九上,扁長高度一致。扁長之合,將在“立委”選舉之后力保綠營不會發生崩盤。
二、陳水扁的“不確定性”。這是外界最難以預料的因素。其實所謂“不確定性”,也是講陳水扁及其他身邊的邱毅仁,會不會有2004年“兩顆子彈”的驚天之舉。而陳水扁力拼兩次選舉,幾如“主角”,其最大動力在于實現“臺獨”勢力的最大利益化,只有這種最大化,才能確保其自身的政治利益和政治安全。可以預知,愈拼選舉,陳水扁必將愈發充滿“不確定性”。
三、馬英九和國民黨因應非常事件的能力,一直讓人留有相當的懸疑。更何況“殺馬之說”盛傳,“絆馬之策”頻出,追剿黨產之聲此起彼伏,國民黨危機不絕。
四、“立委”選戰若敗,將從反面刺激綠營奮力一搏,其反彈的力量不可輕忽。對中間選民,也會有悲情氛圍的效應。而事實上,臺灣相當一部分民眾已經面臨兩難選擇:以極端意識形態為指向,臺灣日益封閉,形成經濟邊緣化,乃至空洞化,如果實現政黨再次輪替,必將會使這一切出現變化,但另一方面是,“立委”、“總統”選舉,國民黨若一勝再勝,又將重現2000年前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這是不是臺灣大多數民眾真切的認知?選民無法回避的是,中間也罷,淺綠也罷,淺藍也罷,都不得不在兩難中作出選擇。今次“立委”選舉,將為這個兩難的選擇提供觀察的坐標。而臺灣政局到底會不會發生巨變,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這個兩難的選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