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9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9日發表文章說,執政8年的民進黨“政府”貪腐無能,現在已成定論,“國庫”被掏空也是婦孺皆知,還無法定論的是它對臺灣所造成的總體的有形與無形的傷害,因為這方面的消耗和損失,確實難以估量。自詡為世界華人民主楷模的臺灣人,在最后清楚地算出這筆賬的時候,也許才會驚覺,他們為政黨輪替而讓民進黨做做看所付出的代價是太慘重太慘重了,相比之下,這次的3000萬美元也許只如九牛之一毛。
文章摘錄如下:
5月1日,本報(聯合早報)獨家報道,“向本地高庭申請資產禁制令獲準/臺灣政府向兩男子/追討四千萬元”。敏感的讀者一看這樣的標題就知道,必然是非同小可的事情。果然,這則新聞隔天馬上就在臺灣引發另一場政治風暴,揭露了即將卸任的民進黨“政府”的另一起特大丑聞。
臺灣“政府”入稟新加坡高庭,向兩男子金紀玖和吳思材追討的近3000萬美元(10億新臺幣),原來是一筆要用在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建交”的費用。結果是“建交”不成,錢也悉數不翼而飛,不知落入誰的口袋,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案件的諸多真假難辨的內情也很快就跟著逐一曝光,幾乎是每天都有新的“揭露”,新的版本,充分展露臺灣政壇的光怪陸離,政商勾結的錯綜復雜。隨著劇情一頁頁掀開,涉及的臺灣“政府”高層人物也越來越多,包括“行政院”副院長及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外交部長”黃志芳,副“國防部長”柯承亨(都是“總統”陳水扁的親信)等。
事情其實發生在近兩年前的2006年8月,據說當時邱義仁通過黃志芳委任金吳兩人為臺灣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談判“建交”的中間人,并很快的就把3000萬美金匯入金吳二人在新加坡的銀行聯名戶頭。但“建交”談判不果,臺“外交部”官員與金吳二人來新,想要取回那筆巨款,但金隨后失蹤。
這當然只是故事的版本之一,真實的過程如何尚不得而知。奇怪而可怕的是,幾乎整個臺灣都被蒙在鼓里近兩年之久。那么,臺灣“外交部”為什么終于決定訴諸新加坡法庭,以致讓弊案無可避免地曝光呢?是“外交部長”黃志芳為了自保嗎?還是有別的內情,這當中可謂充滿玄機。如果說有關各方繼續三緘其口,或者就讓這件事不了了之,3000萬美元成了“金援外交”呆賬,那么,丑聞是否還有曝光的機會呢?為什么最后紙包不住火?
弊案令人想起臺灣一路來為人詬病的“凱子外交”。雖說這是兩岸特殊關系的特殊產物,但其務虛的本質卻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然而,臺灣老百姓可能沒有料到的是,所謂秘密的“金援外交”原來蘊藏無限A錢(貪污)的空間。對一個貪腐的政權來說,這更是向“國庫”掏錢的最佳管道,甚至一些與政治人物有密切往來,表面身份是商人的人,也混入了A錢的隊伍,足見貪污之可怕!
這次的丑聞,表面看來是另一場“凱子外交”,但很多人已開始懷疑,它實質上可能沒有這么簡單,要下定論還言之過早。因為,到目前為止,關鍵人物金某仍然在逃,還有重重內幕沒有曝光。臺灣方面已經出現各種猜測,有人揣測,這根本是個“騙局”,甚至把矛頭直指陳水扁。但關鍵問題是,錢到底去了哪里,至今仍然無解。到最后,錢可能一分也追不回來,讓臺灣的納稅人都成為“凱子”?
一如過去弊案發生時一樣,否認、辯解、推諉、設法自保的復雜過程開始了,后頭的戲看來還多著呢!作為旁觀者,用瞠目結舌來形容跟蹤案情的發展實不為過。
在“大選”中慘敗的民進黨本已夠慘,現在再遭此重擊,肯定要重傷吐血。再過兩個禮拜就正式改朝換代的臺灣,在世人心目中又會是怎樣一個形象?一般臺灣人認為不該發生,不可能發生和不可思議的事已經發生,而且大家竟然被蒙了這么久,真是情何以堪!(吳俊剛)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