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刊發題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的社論文章指出,如今兩岸關系獲得顯著改善,如能加強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不僅可提升大陸經濟水平,堅實其基礎;臺灣也因優勢區位條件得以充分發揮,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吸引跨國企業前來合作或投資,使臺灣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
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日前拜訪馬英九時,曾向馬英九提到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馬英九說1950年代香港總督就說過此話,60年后有專家重新提出,他覺得很有趣。文章說,實際上,早在七、八十年前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第一個做此長期預測。而今已進入21世紀,可根據最新的信息,及對未來經濟的預測,深入觀察21世紀是否真是中國人的世紀。
今年正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滿30年。文章認為,如將半世紀來大陸經濟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來比較,可推知大陸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向。自1960至1978年是計劃經濟時代,經濟要為政治服務,其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僅4.8%;1979至1991年為改革開放時代,以經濟建設為政府施政的最高目標,每年經濟成長率幾倍增到9.1%;1992至2007年為市場經濟時代,每年經濟成長率更高達10.4%,人均所得顯著提升,人民生活大幅改善。
若臺灣過去近50年同樣劃分為三個階段來比較,1960至1987年是兩蔣時代,以經濟掛帥,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3%;1988至1999年是李登輝時代,其在任后半期開始搞政治,在兩岸關系方面采取“戒急用忍”政策,使經濟成長率降為6.6%;2000至2007年是陳水扁時代,以意識形態治臺,更以“選票”為施政追求目標,且采取鎖島政策,因此每年經濟成長率更降至4.1%,不及兩蔣時代的一半。臺灣50年來自經濟掛帥走向政治掛帥,經濟成長率每下愈況;而大陸自政治第一走向經濟第一,經濟成長率卻步步高升,呈現強烈的對比。
大陸經過近30年的高速經濟成長,今后是否會如過去許多開發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經驗,經過20至30年的快速成長,經濟發展到某一階段后,成長率即會緩和下來,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及臺灣等?文章說,據我們的了解,大陸幅員廣闊,人力資源豐富,近30年來的快速發展也靠出口所帶動,但在地區發展方面局限沿海,人力資源的利用也不過一半左右。故未來大陸經濟發展,從供給面來看還有如中西部及東北部等廣大的空間,以及大量的人力資源可供利用;從需求面來看,民間消費占GDP比重不及40%,明顯偏低,未來在所得普遍提高后會大幅提升;再加2010年東盟10+1(中國)成立自由貿易區,以及兩岸在經貿方面的緊密合作,大陸如虎添翼。我們相信大陸如真能做到和平發展,與周邊國家間不致發生重大沖突,估計未來20年還有9.5%至8%的高度成長。
依上述估計及人民幣適度升值的趨勢,大陸GDP在世界排名自2001年的第六位,去年超過英、法晉升為第四位,估計今年可趕過德國晉升至第三位,三年后的2011年超越日本,僅次于美國;至2025年將有可能超越美國,在經濟規模方面成為世界第一。
文章說,我們估計大陸GDP超越美國,較國際間估計提前,是否過于樂觀或高估,可就大陸人均GDP1,000美元到1萬美元,所需時間與其它國家來比較。大陸2001年人均GDP達到1,042美元,去年升到2,454美元,估計2018年可突破1萬美元,計需要17年,正落在臺灣16年與韓國18年之間;再估計大陸2025年人均GDP可超過2萬美元,大陸自1萬升到2萬美元,將需七年,高于日本與新加坡的四年、香港的六年,低于英、美的九及十年。而韓國因遭遇亞洲金融風暴花了12年,臺灣更由于政府搞斗爭,自1992年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到今(2008)年預計1萬8,500美元,已16年還未到2萬美元,都是特例。顯然我們對大陸今后18年至2025年GDP的估計,并無高估之嫌。
文章認為,雖然大陸經濟規模到2025年可高居世界第一,但其現代化所必備的完善的典章制度等,尚需要更長時間培養建立。即使在經濟方面,其基礎仍然不夠堅實,不論是農業或工業去世界一流水平尚有一大段距離,尤其服務業更為落后。而臺灣在這幾方面都較大陸領先,如今國民黨再度執政,兩岸關系獲得顯著改善,如能加強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不僅可提升大陸經濟水平,堅實其基礎;臺灣也因優勢區位條件得以充分發揮,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吸引跨國企業前來合作或投資,使臺灣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后者更是維護亞太地區穩定的一大力量。羅杰斯今年二度來臺投資關鍵即在于此。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