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5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從選前光環耀眼到今天各方怨懟,馬英九的“大起大落”經歷的確令人興起滄海桑田的感慨。在島內社會賢達相繼直言批判之后,馬宛若大夢驚醒,學起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希望能及時挽回頹勢。
社論說,今天臺灣整體情勢的危殆,確是半世紀所僅見。一方面由于石油與糧食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成形,國際油、糧價格以倍數飆漲,而引發無人能御的通貨膨脹壓力。另一方面,美國次貸風暴愈演愈烈,不僅美國經濟深陷泥淖,不知何日得出,而且危機擴散全球,各國均難逃其禍;而通貨膨脹卻似雪上加霜,令每一個國家腹背受敵,左支右絀:對抗通脹則經濟更冷,拉抬景氣則通脹更熱;臺灣也深陷此一困境之中。
社論表示,其實,即使國際大環境如此艱險,臺灣的處境本不應如此狼狽。20年來大陸經濟猛然崛起,為全世界帶來無限機會,唯獨臺灣畫地自限、坐令良機化為危機,終于靠744萬選民的共同意志破檻而出,要迅速補上荒疏已久的寶貴功課。只是這個令人艷羨的獨門機會要待兩岸全面直航、障礙全面廓除之后若干時日,才能充分顯現。
面對這樣的尷尬局面,對癥的藥方其實就是兩招:一面救急,一面讓良機提前發酵。前者不難,不過就是撒錢而已,但講究要快、要一步到位。就此而言,“愛臺12項建設”固不足論,擴大內需方案也是遠水,還可能澆錯地方。我們不斷鼓吹,其后成為在野黨攻防主戰場的直接補貼弱勢者,方是正辦。
如果能以最簡易的方式,針對島內原先收入已九成以上用于基本開銷的200多萬戶家庭,直接給予通脹沖擊特別補貼,則有如雪中送炭,可立即令三分之一臺灣民眾的基本衣食壓力大為緩解;同時由于其支出傾向幾近百分之百,立即可為冷清的島內市場注入甘霖活水,產生連鎖反應,遠勝過倉促草率又拖延時日的擴大內需方案不知幾許。
但這幾百億救急的活水灌注,無法長久,也無須長久,因為萬千倍其作用的兩岸開放利基正待開發,問題端在橫亙其間的數月乃至更久的空窗期如何跨越。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在李登輝主政時期,蕭萬長曾提出劃時代的“亞太營運中心”構想,惜乎被封閉意識形態橫加遏抑,十余年來迄難實現。但此構想太過籠統抽象,不能迅速見到成效;不過其中還包括一個具體而微,且能快速成形的規劃,就是設立“亞太營運特區”,其形態略似目前的自由貿易港區,但規模遠過,開放程度也更高,尤其過去不敢奢望如今正要實現的兩岸直航,正是成敗的關鍵。
社論說,如果在這個終于到來的時機,宣布在最短時間之內設立“亞太營運特區”,作為兩岸互動的示范平臺,并藉以招徠外資、臺商與島內廠商;則不待其正式開放,島內外廠商絡繹于途,爭搶先機,臺民眾已備受激勵,足令商機提前發酵,并為未來開出更寬闊的道路。
社論最后說,馬團隊若不再猶疑瞻顧,立刻從這兩方面下手,“半百危機”或可迎刃而解。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