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8年最后一天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的座談會上發表了《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六點看法。臺灣各界高度關注。2日出版的《中國時報》刊發邵宗海文章說,由于涉及中共未來幾年對臺政策的定調,加上與過去的對臺政策主張稍有不同,因此值得予以解析。
文章摘錄如下:
胡錦濤的六點看法中,雖不脫過去對臺政策的基調,但也隱含了許多過去未曾表示過的突破與善意,這可分成下列五點來說明。
一,“一中原則”三階段論的重新調整。以“大陸和臺灣盡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中國內戰遺留并延續的政治對立”,用以取代“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說法,具有相當的意義。其實“胡四點”已說明“兩岸目前尚未統一”的事實,但這次又特別點出是“內戰遺留并延續的政治對立”,實在值得臺北關注。
二,兩岸之間有關“臺灣的政治定位”將有新的說法。胡錦濤在談到兩岸可協商“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看法時,特別提到“為有利于兩岸談判,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探討”。這個“政治關系”到底會賦予兩岸談判時什么樣的政治定位?這對臺北來說殊值注意。
三,對民進黨刻意放寬與其接觸的條件。過去北京對臺灣政黨喊話,都是說“愿與支持一中原則的政黨進行交流”。但是這次不僅特別點名民進黨,而且條件也說明“只要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北京就愿正面回應,沒有再強調必須支持“一中原則”,可以看出北京的立場開始調整。更重要的是,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也沒有“臺獨”結局的預設立場,民進黨今后是否只強調臺灣前途由臺灣人民決定,而不再訴求“臺灣獨立”為唯一選項,也是外界可觀察的重點。
四,是北京對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空間的可行性畫出底線。那就是在不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前提下,北京希望通過兩岸協商做合理安排。而且胡也了解到需要兩岸“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如果在這認知下,臺北也不再在“國家主體”的國際組織上進行參與,那么今年五月的WHA將是北京對臺不再杯葛的指標。
五,兩岸的交流將循建構主義來建立機制與架構。譬如說:胡提到要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合作機制”,都與臺北的建議有交集。特別是“和平協議與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簽署,更是臺灣朝野所期待。因此,未來兩岸之間的交流顯然將循建構主義來架設機制。(注:作者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兼所長)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