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可以到寶島臺灣一游了!
就在祖國北疆天寒地凍的時節,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組織大陸新聞媒體記者赴臺旅游考察,很榮幸,本人也位列其中。數十年來,涉臺報道可是我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啊,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前往體驗一番。
“唉,怎么把我安排到‘東線’一組?真遺憾!”拿到“參訪手冊”后,馬上意識到,臺灣的標志性景點“阿里山”和“日月潭”,這次是看不到了!鞍⒗锷降墓媚锩廊缢⒗锷降纳倌陦讶缟健睅资昵凹炊炷茉數倪@首情歌,直到如今,想起來仍讓人心潮澎湃!
不過,幾天下來,我的想法已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原來,臺灣東線也迷人!盡管其景點數量和開發程度目前還不如“西線”。
民族多多古俗存
坐落于花蓮市郊的奇萊亞酒店文化館,是此次東線參訪的第一站。
“嗬,臺灣的朋友好熱情啦!”一進大院,面對一群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少男少女,在門前的廊臺上,跳起歡快的“迎賓舞”,同行中有人發出了感慨。
“我們是在用本地原住民特有的習俗,迎接遠道而來的大陸客人啊!”文化館館長陳敬宗先生說。見我們面帶疑惑,他又招呼道,“大家可以先來看一下‘撒奇萊亞族’的展覽!
這是酒店文化館專門開辟的一塊展區,面積不算大,但內容很豐富,墻上布滿了圖片,地面陳列著實物。其中既有各種服飾,也有不同的炊具、用具和工具。據主人介紹,撒奇萊亞人世居花蓮平原,兼有狩獵與農耕民族的特點。清朝統治時期,族人與政府的沖突不斷加劇。1878年,被清兵打敗打散,部落也被焚毀。從此,他們只好隱居于“阿美族”之中。直到2007年1月,生活在今日花蓮“達固湖灣”一帶的撒奇萊亞人,才被臺灣正式承認為島內第13個原住民族。
使用當地盛產的小米和糯米釀造美酒招待客人,教授來訪者親手制作桑葚果凍,也是撒奇萊亞人的民俗之一,考察團的同人們都一一感受了。
在此后的參訪中,立德布洛灣山月村的“泰雅族”人物木雕,布農部落休閑農場的“布農族”歌舞表演,以及路邊、村口的民族風情雕塑,賓館大堂中制作成原住民不同人物形象的裝飾、家具,等等,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程陪同的導游李中人先生介紹說,現在,臺灣被當局確認的“少數民族”共有14個,而且基本上都居住在東部地區。事實上,“民俗游”已成我們這次東部行的重點項目。
藥草燙汆真美味
臺灣物產豐富,美食很多,這是早就知道的。然而,此次在臺期間,有一頓午餐仍然讓我詫愕,即“火鍋涮藥草”!
臺東原生應用植物園里,“養生餐廳”中央的菜點臺上,擺放著名目繁多的食物:“魚腥草”、“馬齒莧”……啊,是野菜,綠色食品,很好!可再看左右,又覺得似乎不大對頭:大盤里,小筐中,怎么裝的竟是各種各樣的嫩葉、枝芽、藤條、花瓣、塊莖?即便知道了學名,諸如“何首烏”、“金線蓮”、“雷公根”、“刺五加”、“牛乳蒲”,等等,也仍然是一頭霧水。
這些東西能吃嗎?或者說,好吃嗎?疑慮間,我不禁掃視了一下周圍,發現陪同吃飯、坐在對面的臺東縣縣長黃健庭先生,正在自己的火鍋里涮著不同的“草根”與“樹葉”,并吃得津津有味。
嗯,心里多少有點底了!按照“汆燙鍋享用步驟”,等鍋底燒開后,我將取來的“藥用蔬菜”“汆燙10至20秒”,再蘸上“特調藥草醬汁”,便開始一一品嘗。果然風味獨特!光是這些“樹葉”,就有酸、甜、苦、辣的差別。自然也有牛肉、羊肉、雞肉……吃飽喝足了!“植物養生汆燙鍋”不愧為美味佳肴,正如身旁的食客們所感嘆的那樣,既體驗了藥草原味,又享受了養生保健,還令人難以忘懷。
據臺東原生應用植物園行銷業務副理莊堯任先生介紹,剛才我們“涮”的那些“藥草”,都是他們自己栽種的。2005年春季開園的這家植物園,位于臺東初鹿亞熱帶雨林內,單單臺東原生珍貴藥用植物就有200多種。除了“藥膳植物區”外,還有“水生植物區”、“芳香植物區”、“百草茶植物區”、“保健藥草區”,等等。這些內容,上午我們已經參觀過了。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臺東地區不僅為藥草之鄉,而且是水果王國,大陸民眾比較熟悉的名品蓮霧、釋迦等,大都產自于這一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豈不快哉!
鵝鑾鼻內四時春
沿著東部海岸線繼續南行,便進入屏東縣境內恒春半島的墾丁地區。這里自然景觀眾多,環境清凈優美,長年氣候怡人。最南端的鵝鑾鼻公園,更是引無數“驢友”競折腰。
“鵝鑾鼻”是什么?初聽此名,訪客無不好生奇怪。其實,它既不干“鵝”事,也與“鼻”無關。按照當地“排灣人”語意,“鵝鑾”即“帆船”,因為在此不遠處有一巨大礁石,形似帆船,故而得名“鵝鑾”;而“鼻”則是指突出的地形,即岬角之意。合起來,“鵝鑾鼻”就是臺灣最南端的岬角。
東邊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南面為風激浪高的巴士海峽,占地約59公頃的鵝鑾鼻公園,其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公園里珊瑚巨礁林立,步道縱橫交錯,擎天石、親吻石、好漢石等,既形象又巍然;在綠草如茵的土地上,高高的檳榔樹……矮矮的海檸檬……還有那蔓性灌木、藤本植物等約200余種生長其間;清朝光緒八年落成、后為臺灣八景之一的鵝鑾鼻燈塔,高21.4米,光力可達20海里,享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現在已是公園的標志性景點。此外,這里還發現了一處史前文化遺址,據說時間可上溯五六千年。
以接近原始自然的原則,匯集了地形、植物、人文等各類景觀,這或許就是鵝鑾鼻公園不同于一般人工建造公園的最大特色。
鵝鑾鼻公園及周邊地區,恰像其所在的半島名稱“恒春”一樣,四季如春,風光旖旎,鮮花不敗。說來也巧,就在我們前往參訪的這一天,正好是本年入冬以來最冷的日子。北京的氣溫降到了攝氏零下16度,而此地卻有26攝氏度,附近的海灘上還有不少人在游泳嬉戲。見此情景與“誘惑”,采訪團里有人沉不住氣了,他們顧不上導游的勸阻與催促,急匆匆地同時也是樂呵呵地被“拖入”了水中。
3天旅程,轉瞬即過。若問:東部之行,有何說道?答曰:很多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
臺灣東線也迷人,民族多多古俗存;
藥草燙汆真美味,鵝鑾鼻內四時春。
這,當然只是個人的一點感受而已。旅游之事,既很客觀,也頗主觀。諸位讀者朋友是否愿意前往走走,親身體驗一下?(沈興耕 文/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