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島內交通要道“國道三號”七堵段山體崩塌,疑因滑動規(guī)模超出巖錨防護設計。臺“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26日調出當年設計規(guī)劃圖,經比對災變現場,發(fā)現地質和滑動情況今昔并無不同,疑因山崩能量超出當初防護規(guī)模,連打進30多米深的巖錨,也擋不住大自然反撲力量。
滑動規(guī)模 超出防護設計
臺“國工局”規(guī)劃組人員26日調出1993年的設計規(guī)劃資料,帶著設計圖到現場比對,發(fā)現災變段地質狀況與設計之初無異,地層滑動方向也是順向坡,但下方巖錨抓力擋不住山頭高點的山崩,初步判斷極可能是山崩規(guī)模和范圍超出當時巖錨防護設計。
經查該C302A標工程由中華顧問公司設計,當時經地層探勘后,根據所在地層條件設計出三層半的巖錨保護工程,每層巖錨10米高,下兩層坡度為45度、上一層半較平緩,每層均往山內打錨,整面坡腳加固工程共施作35米深巖錨來保護順向坡。
未見鋼梁 懷疑早有松動
“國工局”規(guī)劃組地工科長李有恒表示,巖錨打穿過地層滑動面后,會往深處抓在不會滑動的巖盤上。調閱資料顯示,災變段最深巖錨達30多米。
他表示,走山崩落點就算比巖錨高,不代表會整面滑落影響“國道”主線,只要山崩力量在巖錨防護范圍內,還是擋得住,但這次實在是“破壞規(guī)模比設計預期還要大”。
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長”林朝宗26日則質疑,災變段巖錨疑似拉力不夠或年久遭破壞導致山崩,有現場民眾檢舉崩落的巖錨未見鋼梁,還有學者懷疑巖錨早有松動,甚至從昔日空照圖上發(fā)現該處山頭有一條裂溝。
災變究責 調工程圖檢討
“國工局”強調,巖錨高度和深度是經過地層探勘后的合理設計,共施作600多根巖錨,初步未發(fā)現不足或其它人為疏失,現場巖錨也跟著整片滑落,有的甚至完好如初。規(guī)劃組長陳國隆說,順向坡在交通工程上相當普遍,關鍵要做好坡腳穩(wěn)定、邊坡保護工和區(qū)域排水等工程。
該部門初步判斷雖指向山崩力道超過巖錨防護力,但為何巖錨上方會山崩?規(guī)模為何又大到超乎預期,仍無定論。身兼“高公局長”和“國工局長”的曾大仁說,外界和專家學者各項質疑都有可能是災變原因,但須進一步深入調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