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第一屆兩岸電影展”在臺北舉行。當天下午,海峽兩岸知名導演侯孝賢(中)、馮小剛(左)和陳國富在臺北對談“攜手創臺灣與大陸電影的新未來”。此次兩岸電影業界互辦影展,主辦方表示,旨在為兩岸電影尋求開發彼此更大的電影市場。 中新社發 劉舒凌 攝
中新社臺北六月十七日電 題:記侯孝賢、馮小剛和陳國富的一場對談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董會峰
三十年來,大陸、臺灣與香港電影業經歷了各自的起落。大陸電影市場近年重起,參與其中的內地及香港電影人對未來感到樂觀,“慢了一點”的臺灣電影業怎樣確定將來的位置?
十七日下午,侯孝賢、馮小剛和陳國富三個知名導演在“臺北光點”對談,聊“攜手創臺灣與大陸電影的新未來”。
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二十余年前,侯孝賢將影評人陳國富帶入行、執導電影;二000年后,陳國富到北京加入知名民營電影企業“華誼兄弟傳媒”,先后擔任了馮小剛《天下無賊》、《集結號》等片監制。
臺灣曾是最大的華語電影市場,侯孝賢說,但已從高峰期年產兩、三百部作品降至最近十幾、二十部;它所面臨的結構性的問題,是投資管道建立不起來。
侯孝賢認為,DV世代的年輕人逐漸冒出來,也可以通過爭取當局輔導金拍片,但上片的機會不多。他說,年輕導演應多拍作品來建立自信與眼光;在大陸電影走到轉變期的這個時機,臺灣電影能否進步還需要時間,但將來要在華語電影中扮演什么角色,一定要想清楚。
馮小剛此次帶著在大陸獲取三億多人民幣票房的作品《非誠勿擾》來到臺北。侯孝賢也表示,兩岸電影要突破不同歷史積累產生的差異,希望這部影片帶動風潮。
馮小剛對大陸電影的將來發展態度樂觀。他說,大批興建的新影城已經取代過去陳舊的電影院,看電影又成為一件時尚的事情;這時候,電影制作越來越多樣化,不同路數的導演都調動起來了。學者型的電影人得獎有光環、口碑,新導演寧浩將來作品預估可賺進數百萬收入。
“新導演有很多選擇,這事兒對年輕人來說很刺激”,馮小剛這么說。
目前,徐克、陳可欣等香港導演都在北京設立工作室,可制作合拍片,也可拍香港本地電影。馮小剛說,現在北京習慣討論某某公司今年拍了什么戲,但不刻意強調它是臺灣電影或香港電影;預計未來華語地區會出現幾家大公司,彼此互相參股、互相占有市場。
香港導演因為內地給予的政策,被極大調動起來。馮小剛說到這里,還特別對到場的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李前寬導演提起:能否呼吁一下,讓臺灣影片和香港、大陸影片同等待遇,不受配額限制。
馮小剛說他“使勁拉到華誼(公司)”的陳國富,曾被視為臺灣新電影運動的繼承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和侯孝賢、楊德昌等年輕人每天在一起討論電影,很享受那樣的生活。陳國富說,SARS期間他在北京停留,從那時開始,馮小剛等等朋友三天兩頭來聊電影,又是臺北過去曾有的那種環境,大家相互鞭策走下去。
而他橫跨兩岸之后也給大陸電影帶來嶄新的東西。馮小剛說,大陸電影真正的監制制度,從陳國富開始;陳國富特別能包容,對于文藝片、商業片沒有偏見,幫他弄劇本、搭結構、找合適的演員,“解放了導演,也讓編劇心悅誠服”。
今天起,“第一屆兩岸電影展”在臺北、臺中展開。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委、資深臺灣導演李行說,香港電影在大陸開發合作拍片有了亮麗的成果,加深我們為臺灣電影尋找出路的動念;此次兩岸電影展,是順應臺灣業界、官方的構思而誕生。
之后,李行還將帶領臺灣導演群體前往北京等地回訪。他表示:“希望通過互辦影展,能為兩岸電影尋求開發彼此更大的電影市場!
當下兩岸合拍電影有了合適的氣氛,讓臺灣電影人也分享大陸突飛猛進的市場,侯孝賢說“時機到了”,馮小剛表示“明年也要到臺灣拍外景,可能性從討論開始”,陳國富講“把產業的路打通,讓臺灣的創意有一個好的平臺”。(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