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五日電 題:讓更多的中國大陸同胞認識黃君璧大師——專訪黃君璧女兒黃湘詅
中新社記者 曾嘉 季萌
一場名為“白云懷古國”的畫展正在此間的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的八十余幅國畫作品出自有“渡海三家”之名的中國國畫大師黃君璧之手。畫展由其最小的女兒黃湘詅主導,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她說:“雖然父親在有生之年并沒有能夠回到他魂牽夢縈的故土,但今天能夠在北京舉行父親的畫展,相信也能夠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黃君璧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的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出生于廣東南海,一九四八年去臺灣,與張大千、溥心畬合稱“渡海三家”,對一九四九年以后的臺灣畫壇影響巨大。
“他的畫路寬闊,最為用力的是水墨山水創作。”回憶父親的創作歷程,黃湘詅感觸頗深:“我父親的四十歲以前,他下了很大苦工臨摹了三百多張的宋元古畫,大大小小,所以功底是深的。”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黃君璧已經是中國頗有成就的國畫大師,去臺灣后,他在美術教育方面也是成就卓著,創立和完善了臺灣師范大學美術教育的體系,桃李滿天下。他改變了此前日本東洋畫在臺灣畫壇的統治地位,使中國畫薪火跨越海峽,發揚光大。
黃湘詅說,父親在創作時候總是懷著對嘉陵江、峨眉山、巴蜀等風光的懷念,所以他雖畫的是外面的山川,但是蘊含了中國元素。
談到和父親的感情,黃湘詅說,“因為我們年齡懸殊很大,六十幾歲才生我,所以我們的關系很復雜,又像父女、又像祖孫、又像師生、又像朋友。小時候在父親旁邊就是玩,幫他磨墨,幫他拉紙,陪他聊天,他從來不教我怎么畫,隨便我怎么畫,畫好之后他對我說:你畫的真的很好!你真的是有天分的!他用最多的鼓勵去激發你最深的潛力,從而誘導出興趣。”
黃湘詅一九七五至一九八四年隨父親習畫,一九八一年畢業于臺灣省復興美術工藝學校。一九九一年黃君璧去世,之后的十幾年黃湘詅就很少作畫,而是專注于公益事業,在臺灣做義工二十多年,直至二00七年黃湘詅促成父親百幅遺作渡海,于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白云飛瀑——黃君璧一百一十歲回歸故里紀念大展”。
“當時在深圳畫院,我應邀作畫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好像我的父親是和我在一起的,我覺得父親的在天之靈會為我的進步而高興,所以我覺得為他我再繼續畫下去,雖然沒有人再在旁邊指導,但是我能感覺得到,好像他的影子在旁邊告訴我:這棵樹應該在多畫一些葉子,這個山再遠一點……這就是我重新畫畫的一個原因。”
黃湘詅現任深圳畫院客座畫家,二00八年成立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擔任理事長。本次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名稱“白云懷古國”,摘自黃君璧的題畫詩,表達了他對祖國山河的懷念和人文傳統的尊崇。黃湘詅還將《云山浩蕩》、《云巖觀瀑》、《松嶺歸樵》三件代表作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這三幅作品是我挑選的,應該能代表父親的精神。北京在我父親的記憶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次算是父親作品的回家,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
黃湘詅說,她要讓更多大陸同胞認識了解黃君璧的國畫,特別是年輕一代。“中華文化的傳承需要年輕人,需要下一代不斷地堅持,去揣摩、學習、發揚光大。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一定要靠所有的后代薪火相傳,傳承下去。”(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