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2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在頭版頭條報道,臺北市電影委員會二○○八年成立至今,協助一百七十六部中外影片拍攝,經濟效益超過十五億元(新臺幣,下同),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臺北市副市長兼文化局長李永萍表示,今年印度將有五部電影來臺北取景,效益可觀。
臺北市府協助影視拍攝,不只是城市營銷,更創造就業機會、振興文創產業,創造了多元產業的驚人價值。
李永萍說,臺北電影委員會訂定三年計劃,包括電影制作補助、協拍及營銷宣傳,建置整套流程和機制,不僅為城市營銷,更希望把臺北建構為對影視業友善的國際城市。
以《艋舺》為例,為協助該片拍攝就協調二十七個局處,《一頁臺北》更牽涉二十個局處的申請。
她表示,過去劇組在室外取景拍攝時,不是被迫偷拍就是要冒著被驅趕的命運,因此室內場景較多,難窺臺北外貌及特色。現在協拍是透過網絡申請一次搞定,還包括提供勘景、場地拍攝行政協調服務,提供拍片團隊資金協助,甚至合拍片也可申請。
臺北市影委會表示,協助合制影片部分,至今已協拍一百七十六部影片,包括協助電視劇五十部、協助電影劇情長片四十八部、合作制作二十五部。臺北捷運是取景最受導演喜愛之處,平均一年有上千件的申請。
她表示,電影工業發達的印度,也都曾到臺北尋求支持取景,印度寶萊塢曾在“中正紀念堂”、臺北故宮博物院前的大廣場拍攝大型歌舞劇場景。因全方位的服務,今年印度將有五部電影來臺北取景,效益可觀。
她說,協助影視拍攝,除主要演員,很多周邊工作人員、演員必須用到當地的人員,可充分創造就業機會;此外,拍攝時在當地會有很多消費,對振興經濟也有效。李永萍表示,目前已有美國一部巨型動作片有意來臺,正積極爭取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