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七月十五日電 臺北消息:“兩岸新聞媒體能在對方常駐設點,以及放寬采訪限制,以提升報導質量,不應只淪為空談。”臺報今日有社論談“兩岸論壇可創造更寬廣產業合作平臺”時指出。
《工商時報》今日發表上述標題社論。社論說,以文化教育為主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日前順利閉幕。論壇所宣布六點共同建議,點出了未來兩岸在教育文化甚至環保能源領域,實具有相當合作發展空間。
社論分析,綜觀六點共同建議,其中關于深化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共同打造文化產業鏈,形成產業群,從現實角度看,剛好可與臺灣“行政院”全力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中的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由于兩岸同文同種,雙方在文化交流上不具有語言溝通障礙,以臺灣積累相對較為豐厚的文化底蘊,及釋放出源源不絕的文化創意,雙方在這樣基礎上,共同打造文化產業鏈,以大陸龐大的市場,絕對可以創造文化產業的規模經濟,也將是一個雙贏互利的結局。
社論特別指出,談到加強新聞交流,如同文化教育領域般,雙方業者的交流乃至合作早已如火如荼開展。讓雙方新聞媒體都能在對方常駐設點,以及放寬采訪的限制,以提升報導的質量,這方面雙方業者其實早有共識,此次論壇既然也列為共同建議事項,則不妨在海基、海協的兩岸例行會談中予以討論確認,而不應只是淪為空談。
社論說,此次論壇建議中,也包含了支持兩岸推動在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的合作。從積極的角度看,推動節能環保也意味將帶來龐大的商機。新能源的開發,新能源產業的前景廣為各方所看好,兩岸在這個領域從交流經驗,至合作發展,以大陸的龐大市場胃納為基礎,兩岸攜手合作所形成的規模經濟自然不言可喻。
社論總結分析,此次論壇所獲致的六點共同建議事項,蘊含了相當的可能發展前景。(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