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29日刊發臺灣學者蔡逸儒的專文說,馬英九當選新一屆國民黨主席,國民黨的黨權、臺灣地區的政權合而為一,兩岸關系在島內至少就不會再有令出多門、國民黨與臺當局協調不足、國民黨的步調太快的問題。
文章摘錄如下,
兩岸話題
再見并非要向馬英九主席說再見,而是說又見到馬主席重作馮婦,再度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上次,馬主席因為臺北市長特別費案遭到起訴,所以憤而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這次卷土重來,時空環境都已不同,特別費案已經無罪判決確定,而馬也當選了臺灣地區領導人一職。如今國民黨的黨權、臺灣地區的政權在握,大權集于一身,一統江湖,未來大家倒要看看他是如何施展抱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7月26日,一如預期,馬英九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得票率為93.87%,投票率為56.95%,和選前的預期并無太大出入,都在預估范圍之內,和過去的連戰、吳伯雄的競選結果看來并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因此也沒什么太多好解讀的。總不能為了解讀而解讀,強說其中帶有多少政治意涵,或由此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結論。其實這不過就是一次國民黨內的同額選舉,選民也未必特別重視。
避免令出多門的現象
但是就像馬英九自己說的,當選不是權力的擴大,而是責任的承擔,未來馬英九沒有任何推托、搪塞的借口,完全執政就要承擔所有的責任。未來更沒有所謂一線、二線之別,施政不良也不能再說自己黨內有人制肘。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之后,大家立刻要看的是,他是否能夠妥善處理國民黨的黑金、黨產、派系問題、醬缸文化、官僚習氣,而這些都會對臺灣未來的政治發展產生影響。對此,咱們暫且拭目以待。
除此而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也是一個觀察重點。筆者仍然相信,馬英九之所以決定要接掌黨權,主要是出于內政的考慮,兩岸關系只是次要的因素,而且還是出于負面的考慮。對馬來說,這只是其鞏固權力的開始,并非結果,未來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過去,國民黨中央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不同步,或許讓馬英九為難,其中有人覺得有必要加以適度的調整,以免國民黨方失去節制,反而讓臺當局為難。
對馬英九當局來說,黨權、政權合一之后,兩岸關系至少就不會再有令出多門、黨政協調不足、黨的步調太快的問題。臺灣可以按照既定的步調、統一的意志來和大陸方面進行交涉談判,以追求自己最大的政、經利益,黨不至于再給臺當局增加任何不必要的困擾。誰曰不宜?
兩岸政黨接觸會降級
但若從負面來看,國共之間的對話平臺和管道雖然讓反對黨大肆批評,讓異議人士猜疑責難,但對于增加兩岸高層的互動,彼此的了解與互信也發揮過正面的功能,如今馬英九接掌黨權之后雖然多了一頂帽子,但在可預見的將來,馬英九的大陸之行幾乎絕無可能,從過去到目前,國共兩黨對話的主角都是主席與總書記,未來看來只有降低層級一途,國共平臺將會弱化已屬必然。
有關各界期望的馬胡會,其實大家只要用平常心來看,就知道這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大陸當然有一定的堅持或前提,馬英九則有自己的政治時程算計,強要兩人目前相見,恐怕還真是相見不如不見。吳伯雄主席日前在大陸參加兩岸文化經貿論壇接受訪問時,不是也說這不是當務之急、條件還不夠成熟嗎?與其一頭熱地瞎鼓吹,大家還不如務實處理當前可以處理的問題。
進一步來看,兩岸領導人會面當然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與技巧,大陸自有其考慮,馬英九也會有所算計。從臺灣的角度來看,當前兩岸關系的改善有目共睹,馬英九自己也承認,從“外交休兵”到臺灣參加世衛年會,從大陸觀光客赴臺到高雄世運開幕,北京都展現了很大的善意與容忍,臺北的要求幾乎都能得到滿足,既然如此政治問題自然也就不急在一時加以解決。
馬英九的政治日程表
這也就是為何臺北一再主張先經濟后政治、先易后難的道理。如果年底前能處理好臺灣最在意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架構、簽定金融合作備忘錄,已是重大成就,兩岸軍事互信這種政治方面的議題,就讓其慢慢地醞釀、增溫,如能在2011年下半年達成比較重要的共識,并討論簽署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這時大家可以想見,2012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會是怎樣的局面,屆時大概沒人可以和馬進行有意義的競爭。兩岸和平協議最好的時機當然是在小馬的第二任期,目前不急。
胡錦濤總書記已經致電馬英九表達祝賀,馬主席也行禮如儀地回電致謝,但馬英九當選后所發表的兩岸關系十六字訣,其中強調的仍是尊重現實,這些高來高去的政治語言當然有表達立場的象征意義,但大概也僅僅如此。整體來看,若說兩岸關系目前是在朝向良性的方向發展、回到正常軌道并不為過,但更重要的是還要看雙方高層后續的實際作為,這才是大家應該關切的重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