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7月26日舉行黨主席、黨代表選舉,馬英九獲得28萬5354票,得票率93.87%,當選黨主席。圖為馬英九當晚在競選辦公室發表談話。 中新社發 劉舒凌 攝
中新網8月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登邱震海的文章指出,雖然之前許多人對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后兩岸盡快實現“胡馬會”抱有期待,但就兩岸政治現實而言,“胡馬會”在可預期的未來,還是一件難以期待的事情,其阻力主要來自臺灣內部。
邱震海認為,臺灣內部在堅持“主體性”以及抗拒與中國大陸接觸方面的勢力依然較強,因此無論是過去一年的國共交流還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受到重重阻力。擁有行政權力的馬英九,在邁出兩岸關系的實質性步子方面顯然要謹慎和困難許多。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出于維持權力基礎還是其他考量,其兩岸政策一直在試圖兩岸接近和安撫民意之間保持平衡。
文章寫道,歷史留給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太多,問題是,在復雜的政治現實面前,任何政治人物都必須既是理想主義者,同時又是現實主義者。從這個意義上,在臺灣內部尚未達成基本共識之前,或臺灣內部來自綠營的壓力尚未基本舒緩之前,馬英九要邁出“胡馬會”都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胡馬會”能否實現,以及未來國共平臺的方式,都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兩岸關系真正的深層問題,除了能否在政治框架上突破原有局限外,就是如何與臺灣綠營的互動。只要能舒緩來自綠營的壓力,那么馬英九與大陸的互動,只是水到渠成的時間問題而已。
邱震海指出,就目前而言,在兩岸最高領導人之間,最需要是一種互相的默契和理解,而不是過早地做一些暗示性的政策表述,不然就會在兩岸政治關系將改未改的土壤上撒下可能起到反作用的種子。
實際上,從去年馬英九上任之后,兩岸領導人的一系列隔空或隔;泳鸵恢辈粩,其間充滿了雙方的默契和理解。這不但見之于雙方對“一個中國”問題的巧妙處理,也見之于對臺灣國際空間的態度,甚至也可從雙方對條件合適時,愿意就兩岸政治關系,亦即政治框架和臺灣政治定位問題展開討論之中看得很清楚。馬英九此次當選國民黨主席后,就兩岸關系提出十六字建議“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其中十二個字與胡錦濤之前提出的十六字方針完全吻合,似乎也并非僅為字面上的巧合。
文章強調,這種默契是兩岸關系中目前最重要和值得珍惜的東西,需要兩岸人們予以細心呵護。在這個階段,任何試圖往哪一個方面揠苗助長的舉動,都可能產生與初衷意想不到的反效果,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同時須跳出個人或集團利益思維的誤區。
文章最后說,無論是“胡馬會”還是兩岸關系,目前處于“急不得”和“等不得”的兩難狀態之中,“急不得”要求兩岸的人們多從對方角度著想,具備更多的默契;而“等不得”則要求雙方更多地從中華民族整體乃至歷史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