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誠在島內大名鼎鼎。在臺灣電子行業中,他與臺灣有“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是并駕齊驅的人物。他曾被評為臺灣“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而他的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電)被評為“未來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
臺灣電子產業翹楚
曹興誠1947年生于臺中清水鄉,父親是小學教師。少年時,他只身到臺北建國中學讀書,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鐵皮屋,和一群三輪車夫、計程車司機同住。這種魚龍混雜的生活環境,給他增添了許多處世經驗,也練就了他敢于拼搏的硬漢性格,為其后來在商場打拼奠下了基礎。
中學畢業后,曹興誠如愿進入臺灣大學電機系。大學畢業時,在當時“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他卻選擇留在島內,到交通大學理科學研究所念碩士,后進入臺灣工研院電子所。1980年,島內第一家積體電路公司——聯華電子成立。當時的電子所所長在一群博士中,挑中了只是碩士畢業、年僅33歲的曹興誠擔任副總經理;3年后,他因業績突出而升任總經理。1985年,在臺當局提出“民營化”的原則下,聯電率先上市,成為島內第一家電子類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個電子產業轉為民營的公司。
此后,曹興誠帶領聯電一路披荊斬棘,不斷前行,成為世界第一大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制造廠。后來,他又在大陸投資建廠,不斷完善企業布局。他因在陳水扁執政時期不斷受到打壓,官司纏身,2008年他宣布退出聯電,出任榮譽董事長。
家里有個“小故宮”
曹興誠熱衷藝術品收藏,在海內外收藏界頗負盛名。在他家里,從史前青銅器到唐三彩,從北齊時的石佛像到當代中外藝術品,包羅萬象。有看過他家收藏品的人,形容他家就如同一個“小故宮”。記者雖非行家,但是也被他家里的收藏品所震撼。
曹興誠涉足藝術品收藏至今不過20多年,但其成就頗豐,原因不僅在于他的財力雄厚,更在于其鍥而不舍、刨根問底的鉆研精神。每當遇到一件心儀的藏品,他都要仔細研究它的歷史淵源,他從古玉收藏開始,雖有幾件藏品,但是他說,現在已經放棄了對古玉的興趣,原因是一些人利用高科技手段,將一塊普通玉石經過加工,能夠使其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讓這位臺灣高科技精英面對如此亂象,也束手無策,只好作罷。
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一件明朝的《田黃石雕瑞獅鎮紙》并附有鏤雕花卉紋象牙蓋盒座,引起買家的競逐。最后只剩下曹興誠與澳門何鴻燊代理人兩人競逐,最終,曹興誠以近4000萬港元的價格將其拍下。據說,何鴻燊對錯失這件作品一時難以釋懷,事后透過經紀人向曹興誠表達購買收藏之意。這件田黃作品至今仍穩穩地放在曹興誠的藏品柜里。
2008年5月2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曹興誠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抗震救災慈善拍賣會上,將頭一年用6750萬港元拍下的“清乾隆御制料胎彩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再次以6500萬港元拍出,將半數款項通過臺灣紅十字會及法鼓山佛教團體,支援汶川災區抗震救災,余款則分別捐給臺灣其它慈善機構。事后,他在博客中寫道:“當然,籌款不一定需要義賣東西,但這樣或許可以讓人了解,收藏家不一定都是占有欲超強的怪物,也有人收藏的目的是為了欣賞和研究,并不那么在乎擁有與否。”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現在過著退休生活的曹興誠,做人低調,不愿湊熱鬧。他說,島內許多名人或結婚、或家人嫁娶,我一概不參加,不是因為我不愿意給紅包,是我之于這些名人,多我不算多,少我不算少,那又何必去湊這個熱鬧呢。他閑暇之余,經常和三五知己或打牌,或下棋,還會常陪太太到海外旅游。上海世博會開幕當天,他就出現在電視鏡頭里。
但是如果是他想做的事,他就會相當高調,而且義無反顧。
鑒于民進黨執政,把臺灣搞得族群分裂,社會動蕩不安,經濟不斷邊緣化,并逐漸將臺灣拖入“臺獨”險境。經過深思熟慮,2007年,11月12日,曹興誠推出了《兩岸和平共處法》。
在博客上自稱“老麻雀”的曹興誠表示:“本人雖身處科技業界,卻經常思索如何解決兩岸問題;兩岸問題如不及早解決,越來越多的人,可能凡事只問藍綠、不問是非;此將導致社會智能喪失、價值錯亂,最終人人受害,無人可以幸免。”
《兩岸和平共處法》的出臺,一時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提出質疑并堅決反對。于是,在此后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曹興誠一連發出三篇再論、三論、四論《兩岸和平共處法》。
不論他的想法和做法能否實現,但對于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來說,有如此膽量為兩岸和平發展說出心里話,建言獻策,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記者 王連偉 杜榕)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