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9日電 臺灣媒體報道,《本國史》變《中國史》,臺灣大學歷史系主任吳展良指出,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審過程,政治力強烈介入審書,并且只準一種聲音,編寫出“一綱一本意識形態”的歷史教科書,否則就技術性杯葛,讓書商無法出版或強迫修改;這根本是“國家機器”控制,學者應該強烈抗議才對。多位歷史學者也表示對臺“教育部”做法“無法認同”。
《中國時報》報道,吳展良認為,政治力量強制介入,讓學術編寫教科書只能用一種口吻;例如“日治”和“日據”,他所主導的教科書版本中,原先是兩詞并陳,但審查委員中意識形態極強者,迫使他們一定要改為“日治”。他堅持不改,“被整得很慘”,最后“教育部”自動替他們改,不過該版本也從最早送審,最后落得錯過高中選書時程,完全是技術性封殺。
“教育部”強迫改 或技術性封殺
吳展良表示,“審查的人都是意識形態很強的人”,口徑一致,讓日本統治、日本殖民統治、日本占據等字詞完全混淆專業判斷,甚至出現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非專業審查意見,“根本就是一綱一本,意識形態的一本”,讓他和編書小組對編寫中國史意興闌珊。
多位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也感到不以為然。一位參與編寫《臺灣史》的臺大歷史教授指出,九五高中新課程教科書審查小組如果以政治立場審書,是讓臺灣學術環境更劣化的行徑,他不能接受審查委員戴著有色眼鏡審書。
這位教授表示,教科書的問題“太難、太復雜”,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不在“綱”,即使他不能理解高一歷史由《臺灣史》教起的邏輯,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令人痛心的是,武昌起“事”或不用“日據”只能用“日治”等,都是枝節,世界各地已很少因一、兩個名詞而不讓教科書問世,“現在教科書面臨不可思議的審查”。
思想箝制 課本皆妥協產物
這位教授說,歷史課本都是妥協的產物,嚴重的是審查過程,“根本是思想箝制”,審查者怎可用自己的政治立場審教科書!
另一位同樣不具名的臺大歷史教授說,關鍵核心有兩大問題,一是不該讓政治力介入,要求教科書編寫者該如何編書,其次是此舉對教學的干擾,讓臺灣史和中國史都是一冊教完,是令人吃驚的失衡。
這位教授說,臺灣史只有四分之一談西、荷、清,也就是古代臺灣,四分之一談戰前日治臺灣,二分之一談戰后臺灣,“淡化淵源部分”。中國史部分則有高中教師強烈反彈,“根本教不完嘛!”
第三位也不愿具名的臺大歷史系教授表示,很多史書都結合編寫者自身的政治態度,然而有些將史實和作者的史觀做區隔,有些是有大量強烈的個人史觀,掩蓋史實本身。他不能認同歷史課本以政治立場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