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三月二十六日電(記者 耿軍 吳慶才)針對臺灣當局要拆除“中正紀念堂”圍廊的動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組織專家會勘“中正紀念堂”,以尋求這一臺北市地標建筑免于遭毀的良策。
二十六日上午九時,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李斌、二科科長鄧文宗在“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門,冒雨迎候由六位專家學者組成的中正紀念堂案文化資產鑒定項目小組前來現場首次會勘。
這六位專家學者是:建筑專家漢寶德、李干朗,環境景觀規劃專家馬以工、郭瓊瑩,研究文化美學的林谷芳,都市規劃專家胡寶林。漢寶德擔任召集人。
專家們從“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門出發,沿廣場、音樂廳、回廊、大忠門、堂館、民主大道、戲劇院會勘。正在回廊避雨的阿公、阿婆向專家反映說:“這回廊可遮太陽曬、可避雨水淋,清晨、傍晚散步可坐坐歇腳,有用。”
專家們會勘后,進入戲劇院會議室舉行閉門討論。
專家小組討論后初步認為,“中正紀念堂”園區范圍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牌樓、建物、圍墻等建筑物具有文資價值,符合登錄為“文化景觀”條件,部分建物符合登錄為“歷史建筑”。但在“中正紀念堂”文資身分確定前,仍屬“暫定古跡”。
在臺灣當局提出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并要拆除“中正紀念堂”的藍瓦頂、白墻體的回廊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于三月六日啟動文化資產鑒定程序,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定古跡,以對抗當局的拆除計劃。
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李斌表示,當局規定的臺灣古跡所要具備的六條標準是:“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系”、“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筑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具其它古跡價值者”。 李斌強調,六條標準中,對古跡的年齡沒有任何規范。
李斌表示,現場會勘程序之后,將召開有建筑界、旅游界、每天在此活動的市民參加的公聽會。
根據《臺北市市定古跡指定及廢止審查作業要點》,古跡指定所應進行的程序依序為:現場勘查、召開公聽會、召開古跡指定審查會議、提交市政會議審議通過做決定、公告通知。
一九八0年建成開放的“中正紀念堂”,占地總面積二十五萬平方米,主體是八角造型的紀念堂,并附建戲劇院及音樂廳,還建有牌樓、回廊、角亭、廣場、水池等,當年由建筑師楊卓成設計。 多年來“中正紀念堂”已成臺北市的地標之一,也是許多大型活動的舉辦場所,每年元宵節都有花燈展,平時也是民眾散步運動的地方,在傳出要拆圍墻消息后,臺北市政府市長信箱收到許多民眾來信,要求保留回廊式圍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