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8月8日電 跑了二十多年情報新聞并得過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記者提姆·韋納,最近出版一本七百頁的《灰燼的遺產(chǎn):中情局歷史》。書中披露,在美國中情局(CIA)數(shù)不清的失敗中,有一項行動卻是“大功告成”,那就是中情局成功收買臺灣科學家張憲義,阻止了臺灣試圖發(fā)展核武器的秘密計劃。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張憲義于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七年就讀臺灣陸軍理工學院(后改名中正理工學院),畢業(yè)后任職“中山科學院”籌備處。一九六九年赴美留學,獲田納西大學核子工程博士,一九七六年返臺,加入“中科院”核能研究所核能工程組。一九八四年升任上校副所長,成為臺灣軍方重點培養(yǎng)對象。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二日(即蔣經(jīng)國去世前一天),張憲義卻舉家逃往美國。時任臺灣“國防部參謀總長”的郝柏村在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七日的日記中寫道:“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全家叛逃美國,必然為CIA所運用,將和盤托出核研所繼續(xù)研究的動態(tài)。”
一月二十日的日記說:“丁戴維(時任美國在臺協(xié)會主席)下午來見,單獨與余談話,乃為張憲義叛逃后告知美方,核能研究所繼續(xù)研發(fā)核子彈情形,丁氏轉達美國強烈要求,核能研究所須徹底拆除與核彈發(fā)展有關設施,核子反應爐須提取重水不得再開爐……他并提示美偵察衛(wèi)星的照相,甚至說在九鵬有小型核爆。他于十六日由華府來臺北前,在美國務院見過張憲義……”
據(jù)悉,張憲義一九八八年逃亡美國之前,已為中情局當了二十年秘密特工。張氏在何時何地被中情局吸收,有兩種說法,一是就讀中正理工學院時,二是在田納西大學留學時。中情局不久前解密數(shù)萬頁密檔,但未包括張憲義數(shù)據(jù),未來亦不太可能全解密,因吸收“盟友”人士當?shù)叵麻g諜,一直是中情局最機密的業(yè)務之一。
韋納新書中有關張憲義部分,全都是中情局老特工兼老外交官李潔明李潔明告訴他的,李也是極少數(shù)知道張憲義以中情局秘密特工身份埋伏臺灣“中科院”的美方人士之一,但李潔明在中英文版回憶錄中只字未提張憲義事件。李氏號稱是“臺灣堅實的盟友”,但他認為中情局在策反張憲義這件事上,是“做對了”,并擊節(jié)贊賞。
李潔明說,中情局吸收張憲義,算是找對人,和他接觸的中情局特工剛好也是適當人選,中情局特工小心翼翼地吸收張,以意識形態(tài)做基礎,同時也給他錢。李潔明又說,中情局協(xié)助張離臺,又獲得了臺灣發(fā)展核武的證據(jù),美國拿這些文件去找臺灣當局理論。臺灣過去一直否認發(fā)展核武,而且還“撒謊”,實際上仍繼續(xù)研發(fā),只有在張憲義向美方提供確鑿證據(jù)后,臺灣才啞口無言,答應停止研發(fā)。韋納說,張憲義事件阻止臺灣發(fā)展核武,可說是裁軍史上最精彩的杰作。
郝柏村說,丁戴維攜來“毫無談判余地的協(xié)議書”,要求臺灣徹底拆除與發(fā)展核武有關的設施。而里根指示丁戴維,必須在一周內讓臺灣簽字,“不然你不必回來”,李登輝只好簽字。
張憲義全家抵美后,最早住在維吉尼亞州泰森角附近,被臺灣媒體發(fā)現(xiàn)后即搬走,兩年前的消息是已定居埃達荷州,但一直拒絕接受采訪,中情局亦要求他勿接受訪問。一九九八年蔣經(jīng)國去世十周年前夕,張憲義曾寫信傳真臺北《聯(lián)合報》表示,臺灣停止研發(fā)核武,乃是雙贏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郝柏村在日記中說了張憲義“竟利用民進黨以圖要挾”,又說有人向他報告“逃犯張憲義家屬與民進黨有勾結”。難道民進黨和張憲義一樣都反對臺灣發(fā)展核武?郝柏村說:“吾人早知CIA在中科院有臥底,其實也不只張憲義一人……”從一九五0年代開始,中情局在臺灣一直很活躍。李潔明做過站長,常與蔣經(jīng)國通宵喝酒的克萊恩也做過站長,后升任中情局副局長。不論這些中情局特工與當?shù)仡I導人關系如何密切,他們只效忠美國,只為美國利益著想。
報道認為,張憲義事件是臺灣歷史上的一件特大號事件,其最大影響在于政治上和心理上。張憲義一個人廢掉了臺灣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