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十二月十四日電(記者 陳國華 董會峰)十四日,二00七臺北眷村文化節在天南地北的美食分享中拉開了帷幕,而現場表演的紅紅的對聯、寫意的畫作也為美食活動增添了一些雅致。
眷村是特有文化,同時也形成臺灣歷史發展極為特殊的另一脈絡。
一九四九年,從中國大陸來到臺灣的人中,軍人占了很大的比例,當局為了安置軍人和家屬,于是蓋起了眷村。曾經眷村低矮的房舍,狹窄的巷道,集中了數百戶來自大陸不同省市的家庭,傍晚時分,各家制作不同的飯食,東北的酸白菜、山東水餃、四川粉蒸肉,都是這里的家常菜。
隨著時空的變遷,眷村一處處地改建成高樓,逐漸沒入都市化的身影中,昔日眷村的樣貌正快速地消失,老眷村人只能從舊照片及紀錄片中追尋。
二00七年,臺北市政府以眷村文化“落地生根”為精神主軸,從十二月十四日至三十日期間,結合鄰里社區單位,在曾為眷村、現已改建,或是鄰近眷村的地點,規劃了一系列的活動,歡迎對眷村文化有興趣的民眾親臨參加。
十四日下午,美食分享后,晚上,眷村電影院將播放眷村文化相關影片,并于晚上舉行晚會表演。十五日,還將舉辦眷村文化論壇,通過專業的論述和實際工作經驗的討論,理出屬于臺北市眷村文化保存工作重點和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