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民營企業代表與專家學者 共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
近日,由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與民生銀行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探討”主題座談會召開。多位民營企業代表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民營企業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展開研討。
會上,三位民營企業代表分享自身實踐經驗。哈爾濱中央紅集團董事長欒芳結合企業開展大學生座談會、舉辦青年演講比賽、設立員工子女教育獎金等具體舉措,強調了黨支部、工會等組織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江蘇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東良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呼吁中國民企做“政治有方向、發展有本事、責任有擔當、文化有內涵”的“四有”企業,堅持長期主義思想。
南京金箔控股集團黨委書記江楠回顧了企業成立70年來的多元化發展,指出現代企業制度的“中國特色”在于黨建底色、文化底色和人民底色,強調民營企業應關注社會價值,并與政府維系親清政商關系。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關鑫提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需緊密結合中國國情。他建議通過引入外部董事、完善股權激勵等舉措,推動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副所長黃河深入剖析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四大特征,強調明確定位、社會責任與經濟目標并重、法治化與高質量發展以及傳統文化融入治理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曙光從公司治理的本質出發,分析制衡、激勵和約束三要素,對比其他治理模式,指出中國民企無需迷信“標準化制度”,應因地制宜、因企制宜。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張孝德主張,在新時代重構企業制度的底層邏輯,提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需解決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從傳統文化挖掘企業智慧、重塑所有制認知三大核心議題。
與會代表達成共識,民營企業需在合規治理中堅守政治方向,在文化傳承中增強內生動力,在社會責任中提升發展質量,此次座談會為民營企業破解治理難題、探索本土化治理路徑提供了參考。主辦方表示,將進一步整理會議成果形成報告,征求更多專家和企業家的意見,助力民營企業通過制度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完)(《中國新聞》報 尹李梅 實習生 張雨菲 報道)

- 專題: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17: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