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第16屆廣州亞運會還剩一個月。組委會方面已不再只滿足于扮演“畢其功于一役、舉國辦一次大賽”的角色,像一個體育強國那樣玩這個“游戲”,將成為中國體育轉型的目標之一。廣州亞運會在做減法,也在做加法,而無論加減法,一切都只為了在主題歌《重逢》中唱的那樣,在“眼睛和眼睛重逢”后,可以“把自豪舉過頭頂”。
減浪費 媒體村里用的是舊家具
亞運圣火傳遞儀式,精心挑選在距亞運會還剩一個月的時候,于北京天壇祈年殿進行。相較于奧運會,它的規模極度縮小,廣東之外,只有四個城市對圣火作展示性傳遞,相較北京奧運會甚至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都要“低調很多”。
記者了解到,由于本屆亞運會的火炬傳遞,偏重于普通民眾,所以圣火傳遞的人選,都顯得很“低調”。相對于北京奧運會時劉翔在天安門接棒等盛極一時的儀式,這次的亞運首棒選擇的是張琳。無論從張琳本人所達到的高度,還是從社會對他的認知程度,都跟當時的劉翔無法同日而語。
此外,從辦賽規模、“燒錢程度”,即使跟多哈亞運會相比,也要遜色很多。組委會辦賽之初就提出“節儉辦亞運”的理念,甚至像媒體村里的家具,都已經是北京奧運會、山東全運會用過的“三手品”。
如此縮減規模,卻蘊含著中國體育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野心。圣火傳遞范圍縮減了,但是長城上采集圣火、天壇辦啟動儀式、火炬手偏重于普通人,都成為了本屆亞運會的特色。當奧運會都舉辦過之后,留給中國攀登的體育賽事高峰并不算太多——也只剩一個足球世界杯,所以,要承辦世界大賽,就需要走美國的模式,讓各種大賽遍地開花,成為各大城市的狂歡,這時舉辦將不再需要“舉國”。而不再“舉國”,那辦“有特色”而不是最燒錢的賽事,才是正常而健康的發展趨勢。
亞組委的一位官員在近日接受境外媒體采訪時,也證明了這一點,他表示廣州有在不遠的將來,就有申辦奧運會的興趣。“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大約10年之后,廣州將有機會申辦一屆奧運會,因為10-20年之后,中國就又有機會主辦奧運會了。”
增福利 告別只靠新鮮勁兒支撐的大賽
盡管賽事的各種規模在縮減,但是廣州亞運會的“加法”也同步在進行:修建了大批的場館、道路、橋梁、鐵路和地鐵等公用設施,并將這些設施盡量盡快地成為市民享用的“盛宴”。“中國什么大賽都是第一次成功,新鮮勁兒過了,就容易失敗了。”上海一位著名的體育賽事運作機構負責人曾這樣告訴本報記者。而讓賽事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甚至成為“福利”,才是健康的路徑。
國際通行的做法是,讓大型賽事在成為民眾體育狂歡節日的同時,也成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如此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成為惠民的渠道。廣州已經宣布,在亞運會和亞殘會期間的工作日,市內的所有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鐵和輪渡,都將對市民和游客免費開放使用。
大型賽事的舉辦,肯定將對城市的正常秩序帶來一定的影響,而這樣的惠民回報政策,也正在成為通行標準,同時,也將為中國舉辦更多的大型世界性賽事做經驗積累。
也因此,上述那位亞組委官員,可以自信地說:“舉辦了像亞運會這種國際大賽之后,我認為廣州在場館、賽事組織的經驗等方面,應該是僅次于北京的城市了。舉辦奧運會你需要大量的場館和設施,而廣州已經有了這些設施,我們不需要再為奧運會新建什么東西了。”有場所,更有民眾的支持,才是中國體育在“嘗鮮”之后需要的正確選擇。
像美國舉辦大型賽事,已經不再新鮮,1980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中國的各大城市要做到這一點,“惠民”這張王牌是必須打的。
參與互動(0) | 【編輯:劉通】 |
相關新聞: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