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上下九步行街的亞運城市志愿者服務站點——“西關小屋”,廣州年紀最大、最小的亞運城市志愿者日前正式上崗:80多歲的周家禎、向韻平夫婦,腕上戴著“志愿彩”,手里舉著“大拇指”,請路人留下亞運祝福;7歲的思洋和5歲的思緣這對小姐妹,身穿志愿者紅馬甲跟在父母身后,一會兒勸路人不要隨手丟棄垃圾,一會兒請圍攏在小食店前的顧客按次序排隊等候。
眾所周知,志愿者服務已成為一個大型賽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亞運會作為區域綜合性國際賽事和亞洲人民的重大盛會,能否辦得成功、辦得精彩,也在考驗著志愿者。記者27日從廣州亞組委志愿者部獲悉:在累計超過151萬名的申請者中,已有近59萬名亞運志愿者脫穎而出,目前已全面轉入定崗、演練階段,并于近期誓師就位,全面走上服務亞運的崗位。
50萬城市志愿者先行上崗
“對不起,現在紅燈還沒結束,請等綠燈亮了再走”、“到中山紀念堂,您可以乘坐185路、283路”……“紅馬甲”們的溫馨話語,為深秋的廣州天河東路口公交車站帶來陣陣暖意。
相比于賽場內來說,亞運賽場外的整個城市文明環境更為重要。這也是廣州亞運會在招募了賽會志愿者外又招募了50萬名城市志愿者的原因。事實上,早在8月21日,首批城市志愿者就已先行上崗。兩個多月來,每天都有1.8萬名志愿者活躍在1000多個崗位上,每天直接服務市民超過10萬人次。
近段時間,在電視臺、公交車、地鐵上,市民們時常會看到由著名導演陸川執導的廣州志愿者宣傳片,宣傳片的主角——4名志愿者趙廣軍、王衛、李森和薛朝鳳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陸川表示:“這部宣傳片里沒有明星,4名志愿者的身份是平凡的,故事是真實的,他們更能代表志愿者群體,他們濃縮了廣州的志愿精神。”
廣州亞組委志愿者部負責人表示,為體現志愿者的奉獻精神和公平原則,不為亞運會各領域、各崗位的志愿者提供任何補貼。“做志愿者當然是不求回報的,即使有補貼我也不愿意拿。”就讀于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學院的亞運志愿者骨干林鴻章說,“身為東道主,每個人都應該為亞運做貢獻!”
五大保障激發一流志愿服務
雖然沒有補貼,但為激勵廣大志愿者為亞運會獻出一流服務,亞組委不久前專門出臺了《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賽會志愿者保障和激勵通用政策》和《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注冊城市志愿者保障和激勵通用政策》。“兩份政策文件中,詳細規定了事關志愿者切身利益的五大‘護身符’,內容涵蓋交通、餐飲、保險、服裝和證件等。”共青團廣州市委書記、亞組委志愿者部部長王煥清介紹說。
亞運期間免費搭乘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免費提供餐飲;可憑借“身份注冊卡”進入相應的競賽場館或非競賽場館;享受“志愿者責任保險”,包括意外傷害責任、醫療保險和緊急救援;表現突出可獲亞運會服務獎章,連續“服務亞運、參加亞殘”的可獲最高榮譽的太陽勛章。據了解,在151萬亞運志愿者報名者中,七成以上是在校大學生。各高校紛紛制定了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考核評價標準。華南理工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賽事期間承擔崗位服務工作的亞運志愿者視為全勤,志愿者服務成績占課程考試成績的30%。其他高校也紛紛將志愿服務亞運作為學生評優表彰、推優入黨、學期鑒定、就業指導、免試推研的重要參考。
百萬志愿者筑起文明“長城”
10月8日,全國首家由政府主導興辦的志愿者學院在廣州掛牌成立,并將“志愿服務與城市文明”系列公益課程作為“見面禮”奉獻給廣大熱心志愿服務的廣州市民。學院副院長涂敏霞說,廣州是志愿服務的先行者,而亞運會的舉辦,大大加速了這座城市的志愿文化建設。
1987年,廣州市10多名熱心的青少年服務工作者牽頭建立全國第一條“中學生心聲熱線”,志愿為中學生和社會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咨詢服務。此后,廣州又陸續創造了全國首個非省級城市承辦援塞志愿服務項目、在全國首創“友愛在車廂”活動、全民總動員參與“志愿紅綠燈”等多個“全國第一”。
據了解,目前廣州全市注冊志愿者總數已達到120.9萬人,志愿服務隊1536支,志愿服務基地634個,志愿服務站1139個,納入統計的志愿服務累計4.3億小時。
為迎亞運,共青團廣州市委自9月11日起啟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城市文明志愿服務全民行動,并將9月至11月之間的每周日都定為“志愿服務全民行動日”。截至目前,參與市民和志愿者超過250萬人次;預計亞運會后全市將有超過500萬人次參與城市文明志愿服務。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彧】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