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的氣息,籠罩著整個廣州;志愿者的微笑,迎接著每一位賓朋。
這是一支59萬人組成的隊伍,老少咸集,中外匯聚。從機場到賓館,從街道到社區,從場館周邊到公交站點……他們忙碌著、快樂著,回答詢問、指引道路、維持秩序、翻譯溝通,為亞運之城筑起了一道最美的風景。
“多么熟悉的場景,我好像又回到了我的‘藍立方’里。”系上絢麗的“志愿彩”,曾經擔任北京奧運會城市志愿者的林玉美感慨萬端。的確,從北京奧運會170萬名“微笑使者”,到上海世博會200多萬名傳播愛心的“小白菜”,對于今天的國人而言,“志愿者”這個舶來的稱號,早已不再陌生。
回望歷史,每次凝聚精神、全民關注的舉國盛事,都是中國志愿文化發展的強大推手,這也使我們對廣州亞運有了更多的期待。
20年前的北京亞運會,被視作中國志愿服務的首次練兵。懷著一顆熱誠奉獻的愛心,40余萬名“義務服務人員”聚集在亞運會旗下,為各國健兒提供了出色服務。此后,“義務服務”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志愿服務從理念到制度,都發生了諸多可喜的變化——
投身志愿的熱情不斷高漲。人們逐漸意識到,志愿服務不是一種單向的付出,而是人際之間的愛心流動;每付出一份關愛與幫助,就獲得了一種滋養心靈的滿足與喜悅,志愿行動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由此,一種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內心需求,一種源源不絕的“愿動力”,推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志愿者隊伍之中。于是,我們看到,當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全國注冊志愿者總數達到了2511萬,志愿服務組織實施網絡基本形成。
志愿服務的水準日益提升。在一次次服務社會的實際歷練中,志愿者們開始反思:僅憑一顆真誠的愛心,是否能滿足優質服務的需要?于是,“帶著思想做志愿,憑借技能做奉獻”的理念逐漸形成,志愿者們開始面臨嚴格的選拔與培訓。此次廣州亞運會,每位志愿者都經歷了志愿服務經驗、外語、綜合知識和心理等多方面考察,細致的分工、專業的培訓、全面的素質,讓中國志愿服務走向新高。
志愿者的心態日漸成熟。面對服務中各種各樣的委屈與艱辛,志愿者們學著平靜,學著體諒,學著寬容。“我們小小的諒解,會換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這種付出很值得”。這樣的心聲,折射出志愿者們的精神成長;而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重視對志愿者的關心與回饋。廣州亞運會尚未開幕,一場“尋找最美亞運志愿者”的活動已經拉開帷幕,人們希望能用自己的關注,向志愿者們的愛心致敬……
有人說,一個志愿者,就是一陣清風,把愛心的種子吹送到四方。在志愿者周圍,總會不斷產生新的志愿者,直至志愿文化浸潤每個人的內心。我們期待著這一天。
志愿服務,一起來,更精彩。王斯敏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