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金貴,若只是簡單重復,難免視覺疲勞。
廣州亞運會的中國特色,超越全運。海珠石上柳蔭濃,隊隊龍舟出沒浪中。中國一省一縣的風行項目赫然登上了大雅之堂。而全運會里,卻不見影蹤。
從多年被拒之奧運大門外的武術,到第一次被納入亞運會比賽項目的中國象棋、圍棋和龍舟,中國元素在廣州賽場鋪天蓋地起來。
“越級”,越過全運這一級,跳躍式進入亞運時代,究竟是好是壞?
看上去 很美
***體育舞蹈10項冠軍全部歸入中國隊,“十全十美”之中有那么點遺憾。***
放眼國際,中國仍在體育舞蹈的邊緣徘徊。“黑池”賽,中國人更多的是觀摩和學習。但第一次進入亞運,體育舞蹈卻也成為“傾華”的項目。隨著日本體育舞蹈近年來的衰退,在亞洲,中國成為絕對的龍頭老大。
事實也是如此。開賽只兩天,體育舞蹈徹底成為中國隊的“金牌倉庫”。盡攬十金,順風順水。但這份漂亮的答卷背后,卻是讓人揪心的體育舞蹈亞運會前景。
凡是類似的打分項目,東道主有著無需言明的優勢。從武術到體育舞蹈。水平已是技高一籌,又有著額外的印象分,起跑線,已經有了前后之分。大學生與小學生之間的智力較量,即便勝出,有多少欣喜可言?
不可否認,無論是體育舞蹈,還是中國武術,在廣州被列入亞運會,應該是一場超越國界的項目營銷。如果十枚體育舞蹈的金牌,能夠從此帶旺中國體育舞蹈的世界發展,確是好事一樁。如果只是一味自己和自己玩,影響力有限。
細推敲 很空
***東莞市,著名的龍舟之鄉,名氣在全國甚至海外都是響當當的。***
龍舟,甚至不是全運會的項目。檔次,至多是體育大會,省市之間的內部友誼賽。吼兩嗓子,劃兩槳,不是沒有技術含量,也不缺團隊精神,但是接受的群體,很有限。
屈原的故事,離開中國,有多少人知道?龍舟,劃到了亞運賽場上。如果弘揚中國文化,是初衷,那么講述項目背后的歷史,也許更有深意。日本清一色的男護士,組成了龍舟隊,場面,不是不有趣。但在亞運賽場,煞有介事地你追我逐,未能呈現賽龍舟的本來精神。
亞運會,主辦國根據自己國情與特色,結合實際的全局發展狀況,適當地增加和調整項目,這是常規做法,無可非議。廣州亞運,中國元素的植入,也絕不是為了金牌,立意在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遺憾的是,龍舟和中國象棋,這些“自己的孩子”,因為奧運戰略,都未能登上中國全運會的舞臺,卻一躍跳級到了亞運賽場,基礎和連接,是跳空的。從內部慢慢培育,成熟之后再走出國門,是否應該是一條更有效、更堅實的發展道路?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