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功成名就的奧運會和世界冠軍,林丹說他很難像印尼老對手陶菲克那樣“享受比賽”。
的確,林丹在亞運會羽毛球男團半決賽2比0相對輕松擊敗陶菲克。輸球的陶菲克神態輕松,說現在的自己不再關注輸贏,沒有任何壓力,純粹在“享受”比賽。
而林丹在喜悅之后,臉上更多寫著對勝利的向往與堅毅。“我也希望享受比賽,但回過頭來看著身后的隊伍,會有壓力,會想做到更好,”他說。
已經拿遍世界頂級大賽所有榮譽的林丹,為什么還不能像陶菲克那樣開始“enjoy the。纾幔恚澹ㄏ硎鼙荣悾保
原因之一是兩人個性以及不同的生活狀態。林丹是永遠富有激情與斗志的戰士,專注于自己的事業,賽場上的勝負依然重要。而陶菲克走入家庭生活,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后,人生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輸贏仿佛已是“浮云”。
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來自于兩人不同的訓練體制。陶菲克出身俱樂部,早早顯露天賦被招入國家隊;而林丹從小由體校、專業隊、國家隊一級級攀升,是中國三級訓練制度的受益者。兩者相較之下,后者由國家培養,為國家出力,勝負對于他早已遠遠超出個人榮耀的范疇,擔負的壓力則是前者無法相比的。正如女子63公斤級柔道選手郝艷所說的那樣:“國家和隊里培養我們不是讓我們吃白飯的,30歲前還不出成績就沒啥希望了。”
另外,特有的訓練體制培養出大批優秀運動員,為國家爭得榮譽,但同時低成材率也讓優秀運動員的成功之路顯得格外艱辛,像林丹這樣頂尖的運動員,必然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了解中國體育的人會知道,其實不僅是林丹,代表中國出征亞運會這樣大型賽事的每一名運動員都很難談到“享受”比賽。
誠然,體育的成功振奮人民精神,提升國家形象,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一個經濟騰飛,國力強大的中國,一個已經讓“東亞病夫”的蔑稱永遠埋葬在歷史塵埃下的中國,是否也應該開始擁有享受比賽的運動員呢?
體育強健人的體魄,塑造人的心靈,讓人自信、強壯、快樂。當北京奧運會中國登上金牌榜首位,亞運會上中國的霸主地位也無可挑戰時,越來越多的體育迷可能已經開始把目光從金牌轉向享受比賽的快樂與激情,正像一名來自內蒙古的觀眾所說:“現在我們奧運會都得金牌第一了,都不知該關心誰了。想來想去,我還是關心足球吧,希望國奧隊的小伙子能表現出良好的精氣神。”
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應該深思,我們究竟應該樹立怎樣的“金牌觀”?獲得更多的金牌是否就是我們的根本目標?目前,中國正在努力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比起爭金奪銀,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和益處更為重要。記者馬向菲 王攀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季】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